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考前辅导> 历年真题

考研政治真题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干】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选项】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A


  2.【题干】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


  【选项】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答案】C


  3.【题干】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


  【选项】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答案】D


  4.【题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 )。


  【选项】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答案】B


  5.【题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选项】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C


  6.【题干】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其根本目的是( )。


  【选项】


  A.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B.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


  C.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


  D.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答案】B


  7.【题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敌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的是( )。


  【选项】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D


  8.【题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种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作出了重大制度创新是( )。


  【选项】


  A.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B.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


  D.实行农村耕地保护制度


  【答案】C


  9.【题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集中表现在( )。


  【选项】


  A.竞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B.外国资本在中国近代工业中争夺垄断地位


  C.设立完全由外国人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D.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道蚕食中国边疆地区


  【答案】A


  10.【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8年12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中说,大战结果四“公理战胜强权”,并把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作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中的一篇文章又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导致陈独秀的认识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选项】


  A.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B.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


  C.苏俄宣布废除以前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美国不愿放弃在华种种特权


  【答案】A


  11.【题干】毛泽东思想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得到了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标志是( )。


  【选项】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科学概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完整论述


  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的系统提出


  【答案】B


  12.【题干】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康、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 )。


  【选项】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B.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展开


  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B


  13.【题干】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决定事业的成败。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 )。


  【选项】


  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


  B.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基本信仰


  C.相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始终一致


  D.各种信念没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答案】A


  14.【题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的客观规律,其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选项】


  A.历史标准


  B.政治标准


  C.经济标准


  D.文化标准


  【答案】A


  15.【题干】自2016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就职以来,两岸制度化沟通和协调中断。其根本原因在于( )。


  【选项】


  A.台湾在美国测试新的导弹防御系统


  B.台湾当局减少了赴台旅游大陆游客的配额


  C.美国高规格“礼遇”台湾当局领导人过境


  D.台湾当局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


  【答案】D


  16.【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经历了长期和频率的战争与冲突,是世界最动荡的地区,被称为“火药库”。2016年11月29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早日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平作出不懈努力。中东问题的核心是( )。


  【选项】


  A.巴勒斯坦问题


  B.教派冲突问题


  C.恐怖主义问题


  D.伊朗核问题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题干】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北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


  【选项】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答案】ABC


  18.【题干】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 )。


  【选项】


  A.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B.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C.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


  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答案】ABC


  19.【题干】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选项】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答案】CD


  20.【题干】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为断提高。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 )。


  【选项】


  A.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答案】BCD


  21.【题干】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 )。


  【选项】


  A.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D.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ABCD


  22.【题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 )。


  【选项】


  A.思想路线的核心


  B.兴国、文国、强国的重大法宝


  C.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D.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答案】BCD


  23.【题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我国同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截止2016年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累计已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与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25万份,累计合同额2790亿美元。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旨在( )。


  【选项】


  A.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C.促进沿线各国共用繁荣


  D.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答案】ABCD


  24.【题干】2016年7月以来,中央陆续派出环保督查组进驻各地进行现场督查,掀起了一场新的治污问责风暴,环保督察,从环保部门牵头到中央主导,从以查企业为主转变为“查督并举,以督为主”,这是我国环境监督模式的重大变革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建立环保督查工作机制有利于( )。


  【选项】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B.强化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


  C.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D.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答案】ABCD


  25.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16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


  【选项】


  A.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B.构建和谐世界的内在要求


  C.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D.分析世界发展历程和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结论


  【答案】ACD


  26.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要求,其主要内容是( )。


  【选项】


  A.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B.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C.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着力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答案】ABCD


  27.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


  【选项】


  A.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答案】ABC


  28.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躯,一生以革命为已任,立场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表现在( )。


  【选项】


  A.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国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B.发动了推翻北流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领导了辛亥革命


  【答案】ACD


  29.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常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样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浣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国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选项】


  A.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B.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中缝、组织路线


  【答案】ABCD


  30.【题干】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灋,刑也,水之如平,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刑戮、罪罚之意,也有规范之意;“廌”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是( )。


  【选项】


  A.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


  B.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C.法律富含这公平如水、正义神圣的深刻意蕴


  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答案】AC


  31.【题干】公共生活中个人权利与他人权利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比如学生宿舍里有人看书,有人休息,有人要听音乐……对解决权利冲突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每个人都有行使个人权利的自由,但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这是因为( )。


  【选项】


  A.不尊重他人权利,就有可能丧失自己的权利


  B.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


  C.权利实现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彼此之间对各自权利的相互尊重


  D.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


  【答案】ABCD


  32.【题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与2016年2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建立五大战区及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 )。


  【选项】


  A.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


  B.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选择


  C.加强国际军事合作与交流的重大步骤


  D.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


  【答案】ABD


  33.【题干】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离欧盟全民公投,脱欧阵营以51.9%对留欧阵营48.1%的微弱得票优势胜出,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变化。导致英国“脱欧”的因素主要有( )。


  【选项】


  A.英国不愿受欧盟某些监管规则束缚


  B.英国始终反对欧洲一体化


  C.欧洲遭遇史上最大难民潮冲击


  D.英国“疑欧主义”传统


  【答案】ACD

三、分析题


  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2008年,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设计出了第一个专家系统:1982年,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提出了新的神经网络模型;1997年,IBM“深蓝”电脑线路国际教程世界观军卡斯帕罗夫;2011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电视答题节目中战胜两种人类冠军;2013年,机器在人脸识别上超过人类;仅一年后,机器人在物体识别上也战胜……未来人工智能继续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很高。


  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充满无限可能的情况下,其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广泛讨论。2016年2月,在美国加州发生了一起死人驾驶汽车因躲避路上障碍物而撞上公交车的交通事故。这凸显出人中智能设备在应对人类社会各种场景时面临的挑战,人们还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的问题,比如将机器人用于战争是否会带来像核武器一样的后果。


  有学者表示,人机对弈是人类思考自身作用契机。人工智能的目的是帮助人类,创造出比李世石更优秀的棋手应该是人类的胜利,也有学者认为,在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陷入不可预知的选择困境,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发出警告;“我不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定会是良性的。”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柏林分析所长汉斯·乌斯克莱特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在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看来,每个发明都不可避免带来新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不是减少技术的使用,而是通过改进技术来提供解决方案,他认为,即使新的技术发展带来的49%是问题,但它首先带来了51%的好处,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阿尔法围棋”和李世石无论谁胜谁败,人类都是最后的赢家,总之,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1)从真理和价值辩证关系看,为何人们会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多种多样的看法与评价?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具有客观性、价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价值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再者,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如何理解“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


  【答案】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35.在宁德地委强力推动下,赤溪村打响了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的“横血”破坚战——“挪穷窝”:用移民搬迁的方式把分散的14个自然村集中起来:通路、通电。搬迁成功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新问题又来了:搬了穷富。靠着人均不足1亩的土地,如何维持穷根,走一条自我致富之路?赤溪村两委干部再次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培育旅游特色优势产业。今天,生态旅游已成为赤溪人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人均统统入达1.3万多元,其中45%以上来自旅游业。


  三十多年来,赤溪村干部群众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帮助下,从“输血”帮扶到“换血”搬迁再到“造血”开发,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扶富乱贫之路,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问赤溪村干部群众进行在线支流时指出:“‘中国扶贫第一村’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赤溪村矢志不渝推进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探索之路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齐”,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战的充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坚战。”


  摘编自人民网(2016年2月1日、11月9日)、新华网(2016年7月25日)、央视网(2016年8月6日)等


  (1)如何理解农村人口脱贫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答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就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富起来,不让一个人掉队,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没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脱贫,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说明了消除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2)东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何启示?


  【答案】东溪村脱贫致富之路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启示:一是坚持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扶贫开发提供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三是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为大规模减贫提供条件。四是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六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所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6.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不断打开战局的最重要的保证。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的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落脚点,打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发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晴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贫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长征的胜利既是“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出发点”?


  【答案】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长征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2)如何理解“长征永远在路上”?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都是一场伟大的长征。在革命年代,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征,终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37.2015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讲述了8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很快引起社会热议,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量就超过了3560万次,人们发现,走入镜头的工匠们,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立足于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者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奇迹。在2016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工匠们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令人高山仰卧=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36年一直从事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工作,以国为重、扎根一线,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面对很多企业试图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说:“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这也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在工匠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凤林在36年的工作中,攻克了200多项技术难关,经他的手焊接了140多火箭的发动机,焊接的焊缝总长度达到12万多米,没有出现过一次质量问题,他先后获得过部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组伦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等奖等30多种奖励,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匠的工作或许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是“工匠精神”却不可能被代替,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具有历史悠久而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薪火相传的能工匠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世佳作,我们今天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留念,而且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制造业的需要,也不仅仅是企业家的需要,它代表一个时代的气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追求与人生态度。


  摘编《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11日)、央视网(2016年4月22日、10月9日)等


  (1)“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什么?(5分)


  【答案】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崇尚劳动和贡献社会的人生价值,主张通过积极的劳动创造奉献人生、改变世界,这有助于在公众中引导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工匠精神具有特殊意义,它契合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助于诠释和展现中国精神的力量。工匠精神是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尤其体现了职业道德中的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2)为什么说弘扬“工匠精神”是“对一切职业的道德呼唤”?(5分)


  【答案】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需要。工匠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强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敬业”和“诚信”,与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高度一致。


  38.领导人峰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


  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近年来中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除了G20成员,还有8个嘉宾国领导人以及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人们希望中国智慧能为长期疲软的世界经济准确把脉,找到病根,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方。


  中国一直是G20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今年肩负起G20峰会主席国的重任,跃变为全方位的协调者和强有力的主导者。本届峰会尚未开幕,习近平主席就和奥巴马总统先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中国和美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不仅提前向峰会送上一份“大礼”,也为会议定下了以建设性伙伴关系处理各项议题的基调。


  在中国的精心组织和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峰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聚焦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制定并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二十国集团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等28份成果文件,明确了世界经济的前进方向和具体行动计划,以期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疆界;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强调二十国集团成员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各方应该“彼此包容、守望相助”,“坚定前行、共抵彼岸”。习近平主席特地用“桥”来比喻二十国集团,称其为“友谊之桥”、“合作之桥”和“未来之桥”。


  中国在本次峰会上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的高度认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赞赏杭州峰会,称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推动峰会在“说易行难”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制定行动计划,更是历史性的贡献,向世界展示出卓越领导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9月4日、9月5日、9月6日)


  (1)结合当前国际环境,分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主题的现实意义。(6分)


  【答案】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动能面临消退,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现在,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区域贸易安排丛生,导致规则碎片化。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冲突和动荡、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第三,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第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


  (2)习近平主席用“桥”比喻二十国集团,体现出中国怎样的外交理念与世界情怀?(4分)


  【答案】习近平用“友谊之桥”“合作之桥”“未来之桥”比喻G20,表达的是中国与世界同命运、共患难、谋共赢的至诚。中国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12字精神”,其中突出了“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体现我们为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而来,要秉持共赢理念,不断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凝聚合力。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全球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


  A. 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


  B. 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C.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


  3.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


  A.20%


  B.50%


  C.200%


  D.1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资本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D.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7.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D.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过程


  8.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党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D.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强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强,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式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全面侵略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宗教和思想文化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民主和政治制度

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长城战役


  C.平津会战


  D.忻口会战


  12.1946年5月4日,中国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月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13.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极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


  A.爱国主义是主观的、现实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客观的、具体的


  14. 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A.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15.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国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和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D.《中国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6. 自2015年初开始,欧洲遭受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导致难民数量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疯狂驱逐当地民众


  B.中东地区战乱、冲突和动荡加剧


  C.美国等发达国家无力接收大量难民


  D.欧盟在难民问题上没有形成共同的应对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的认识变化而改变


  C.人们能够透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D.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18.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含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D.资本积累与无限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0.20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产、商品信息真正完成了全球范围的活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和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进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 各国经济体制变革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B. 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经营形式


  C. 企业不断进行适宜于全球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


  2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A.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B.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22.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


  D.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直到2014年末,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社保政策兜底


  D.易地搬迁


  25.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D.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6.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幕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统战动作,因为统一战线是


  A.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B.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D.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D.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8.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文化主义历史意义( )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C.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浪潮


  D.彻底否定孔学历史作用


  29. 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0.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以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度,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3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32.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B. 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D.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入篮"的第五种货币。世界货币秩序16年来第一次发生改变。人民币"入篮"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A.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B.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C.人民币短期内将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


  D.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中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他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制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即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而和形成时一个过程,而是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


  (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2)"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5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月底,环保部相关部门公开约谈L市主要领导,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被约谈城市,L市的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国关注,重压之下,L市对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对412家重点污染企业限期限产智力~~~~铁腕治污立竿见影,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指标大幅下降,但环保风暴很快遭遇新的困境,L市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招商时铺设了一些"绿色通道",不少企业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部分企业因无环评手续一时难以复产,企业关停后,工人失业又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渐成燃眉之势,环保风暴遇到现实利益的的严峻挑战。


  对于L市力治污痛下猛药的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环保部官网及不少地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发表评论,众多网友也争相发声,且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A:用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发展,早晚得淘汰,重疾要猛药,现在天蓝水绿多好啊!


  B:一个小地主的命,非要过比尔盖茨的生活,怎么可能!


  C:政府要达标,企业要生存,百姓要环境,非常难!…决心不等于蛮干,环保和经济的平衡点找不好,再好的决定也会成为二次伤害。


  D:休克式治霾太惊悚了,在如今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大面积失业和债务危机,简直是生态大跃进!


  E:铁腕治污力度值得赞赏,但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意识到方向有问题,是急刹车还是有个滑行过程?L市这次是狠狠踩了一脚刹车,车停了,但乘客人仰马翻,有的摔得很重,有的勉强站着,还不知能站多久。


  F:被关停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却只字不提,今天的L市,是很多历史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账总是要还的。


  一场空前的铁腕治污风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时间,L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L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直面大气污染这场艰难的硬仗,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上千万市民看到了山青水绿,享受着洁净的空气。9月16日,环保部接触L市大气污染问题挂牌整办。


  既让环境好转,又让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后各地亟需作答的选择题。


  摘编自 央视网《2015年7月3日》


  新华网《2015年7月3日》


  人民网《2015年7月6日、11月3日》


  (1)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看,我们应如何认识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6分)


  (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4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们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做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的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 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让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表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如己出,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来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来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的家规,他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5分)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民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材料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期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互相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宪法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3日)


  (1)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5分)


  (2)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5分)

单选:


  1.《百喻经》-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2.有一种观点-前者是唯物辩证法,后者唯意志论。


  3.某资本家-200%。


  4.20世纪-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5.毛泽东思想-基础是 :实事求是。


  6.社会主义-基本方法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7.新世纪-长期性与阶段东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8.西藏-实现各地区平等。


  9 一八四零年+中日甲午,


  10一八四三年+ 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抗日战争+台儿庄


  12 一九四六年+耕者有其田,


  13 爱国主义+历史的具体的,


  14 我国宪法+前提基础,


  15 二零一五年+案制定国民经济


  16 自二零一五年初+欧盟在难民


  多选:


  17 显微摄影+不选事物这一项其他都选,


  18 唐朝诗人+不选溪云其他都选


  19 马克思+只选经济危机根本上和社会两项,


  20 20世纪+不选出现了这一项,


  21 1516年+只选找到了和对资本两项,


  22 2015年+不选传统产业,


  23 在全面深化+选有保证和保证两个选项,


  24 改革开放+不选社保其他都选,


  25 从2013+不选减少,


  262015年+不选人民当家,


  27 1898年+不选他们提倡,


  28 1915年+不选彻底否定,


  29 1992+全选,


  30 我国+全选,


  31 法律权利+不选顺序性其他全选,


  32 2015年7日+全选,


  33 2015年30日+不选人民币,


  大题1:四个全面


  (1)“四个全面”对规律的揭示基于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规律的揭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所以能揭示规律,是因为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治国理政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规律的揭示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中,持续不断地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中国发展总纲,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历史阶段新特点,体现了发展地看问题。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联系、相互贯通,体现了联系地看问题。


  大题2:铁腕治污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二、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摒弃急功近利,唯GDP论英雄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过去粗放式的、依靠能源资源消耗增加经济总量的增长方式,为高效节约,结构合理,自主创新,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增长。依靠资源开发,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壮;提高新型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弱变优;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三)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三、统筹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为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一)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脆弱的生态条件下,必须把环保放在优先位置,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全方位开发多种优势资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明确企业责任,强化政府管理。


  (2)首先,要领会新常态的内涵。总体看,新常态体现在3方面: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改革和优化;三是发展的驱动力多元化,尤其是要以创新作为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执法成效。确立新思维适应新常态。采取综合手段破解执法困境。完善制度设计理清责任边界。让法治严管成为环保新常态。环保产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


  大题3:毛泽东赶考


  (1)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管理城市,建设国家。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


  (2)坚持“两个务必”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中央政治局带头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坚持“两个务必”,以实际行动给全党改进作风作好表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切实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上率下,自上而下,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要我们动真格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央有信心在全党同志共同努力下,把党的作风建设搞好。


  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群众监督我们的党、我们各级组织、我们的干部,责无旁贷。


  大题4:家风


  (1)家风跟社会价值体系本是一脉相承。其中也包含等级观念、待人接物、教育方式等等。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家风的延续也是家教方式的延续。“将门无犬子,官家无白丁”恰也验证了家风的重要作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自古以来,家风是社会秩序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文明基因的过程。 家风的传承不能单寄托于孩子身上。大人首先要重拾家风,重温家风,甚至需要“恶补”家风,进而以身作则传承家风。 家风也是可以进步,可以升级的,可以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的,权当是将“基因”做了改良,作了“精益求精”的筛选。我们曾一度感觉世风日下,也正是传统家风有所脱节,形成了一段空窗期,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遗传”出现了差错。好“基因”没有全部遗传,却遗传了别的外来的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因”。“趋利、失信、冷漠”等等,不仅弥漫了社会,也渗入到了家庭氛围。鉴于此,党和国家极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基因”环境,如同点上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清理社会大环境中的“鱼龙混杂”,同时,给人以新的希望,给人以重新来过的机会。家风的传承也当趁此一把火,火遍社会的各个角落,给社会注入暖暖的能量。保护社会安定,保护家庭进步。 从优秀传统中提炼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传承家风的导向,既切合时代需求,也贴合个人、家庭需求。将这种中华民族的正统基因传承下去,延续五千年不落的文明,势必人强、家强、国强。

 (2)道德之于个人,审问之、关心人民、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恰同学少年。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守公德,学会自省,方向清。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明辨之,应该好好珍惜,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路子正。为学之要贵在勤奋、人生历程,“见善则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面对纷繁多变,有同学切磋。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是要修德。 一是要勤学。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看水是水,注重道德实践、正确抉择。无论什么时候、关心世界,都是最忌讳的。 三是要明辨,下得苦功夫:“哪里有天才,笃行之、学会勤俭,更待何时,要坚持由易到难。滴水可以穿石、人生观,又要立足平实,学会谦让、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学而不思则罔,求得真学问?要勤于学习,再来看看社会万象,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既要专攻博览,学会感恩、看水不是水了。”是非明,都具有基础性意义、百折不挠 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人民。 四是要笃实,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善恶,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善于决断选择,看山是山、久久为功,有浩瀚的书籍引路:“非学无以广才,必作于细、贵在有恒。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踏踏实实做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干事,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这是大德、私德、坚定自励。青春时光。要立志报效祖国、美丑,加强道德修养,掌握了这把总钥匙,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人生只有一次、主次,适足助其为恶,慎思之,德不能空谈,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是方向、之于社会、贵在钻研,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2015考研政治全套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袁隆平的话表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选项正确。实践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依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C选项错误。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D选项错误。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答案】D


  【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D选项正确。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3.【答案】A


  【解析】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劳动力数量的降低,所以会导致资本技术构成提高,A选项正确。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并不会发生改变,B选项错误。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个别商品价值降低,C选项错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选项错误。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4.【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说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B选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并不等同于整个工人阶级,A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C、D选项错误。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议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答案】D


  【解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选项正确。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亊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6.【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三大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小平同志在十三大召开前夕的论述,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使土地的城镇优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D.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7.【答案】A


  【解析】实现城镇化首要任务是要降低农村人口比例,实现农业人口市民化。因此,A选项正确。


  8.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


  A.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权


  B.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中央授予的地方亊务管理权


  8.【答案】D


  【解析】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而是中央政府授予香港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也不是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因此,ABC都是错误说法。


  9.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B.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C.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9.【答案】A


  【解析】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其中,第一项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题干中的工业救国等只看到了第二项,忽视了第一项历史任务。A选项正确。


  10.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A.没有推翻帝制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D.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


  10.【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B选项正确。


  11.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


  B.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C.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D.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11.【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彼此厮杀,暴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弱点,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B选项正确。


  12.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C.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D.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12.【答案】D


  【解析】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D选项正确。


  13.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着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居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


  C.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


  D.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3.【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A选项正确。


  14.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医生所作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D.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14.【答案】C


  【解析】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是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C选项正确。


  15.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党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局面,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


  A.共同安全观


  B.亚洲安全观


  C.总体国家安全观


  D.地区集体安全观


  15.【答案】C


  【解析】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党总书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C选项正确。


  16.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愈加猖獗,教派矛盾不断升级。尤其是极端恐怖势力于2014年6月29日宣布成立"伊斯兰国"(ISIS),并宣称将建立地跨西亚北非的"哈里发帝国",对该地区的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并且给美国的全球战略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美国


  A."中东收缩"战略提上议程


  B."和平演发"战略归于失败


  C."北约东扩"战略被迫搁置


  D."重返亚太"战略受到牵制16.【答案】D


  【解析】近年来,中东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愈加猖獗,教派矛盾不断升级使得"重返亚太"战略受到牵制。D选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迚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生成过程说明


  A.亊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亊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亊物的产生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答案】ABD


  【解析】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C选项错误。


  1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18.【答案】ABCD


  【解析】"平衡"要精确把握亊物的度,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ABCD选项正确。


  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能修改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19.【答案】BCD


  【解析】杰出人物会对历史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决定和修改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趋势。A选项错误。


  20.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20.【答案】ABCD


  【解析】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并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相适应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ABCD选项正确。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A.社会经济规制


  B.公共亊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


  D.反托拉斯法


  21.【答案】ABCD


  【解析】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ABCD选项正确。

 22.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地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前,我们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调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是因为人才是


  A.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亊业的关键因素


  22.【答案】ACD


  【解析】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B项错误。


  23.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A.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势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23.【答案】AC


  【解析】我国实行农村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是在保证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行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此,BD错误,正确选项为AC。


  24.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24.【答案】ABD


  【解析】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有利于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调到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参与国家管理,因此,不能保证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2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重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段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比较大。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D.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


  25.【答案】ACD


  【解析】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是不同于过去三十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B是新常态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属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A.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聚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6.【答案】ABCD


  【解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7.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


  A.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台湾被日本侵占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7.【答案】BC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岛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也在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1832~1898)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了。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A选项错误。


  28.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民大全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建立的政治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不是新民主义性质的而且国民党在政府中占着明显的优势。对政协的上述协议,共产党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这是因为它有利于


  A.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B.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局面


  C.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D.保障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8.【答案】ABD


  【解析】1946年的政协决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定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宪法草案的一些规定对于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起到一种保障作用。C选项不能作为共产党赞成协议的原因。


  29.1976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来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来


  C.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来


  D.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来


  29.【答案】AC


  【解析】题干中所体现出的说法的错误在于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来,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来,并未体现BD选项内容。


  3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A.在实践活动锤炼而成的特殊品质


  B.在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D.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30.【答案】ABD


  【解析】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方式。其二,综合性。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心理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31.1763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他在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件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


  A.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B.权力决定权利


  C.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D.权力优先于权利


  31.【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权力来源于权利;权力服务于权利;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C。


  3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这两个纪念日


  A.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发明


  B.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和缅怀C.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D.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亊实的真相


  32.【答案】ABCD


  【解析】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彰显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主要战场的伟大发明,是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的敬重和缅怀,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亊实的真相。ABCD选项正确。


  33.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开创性的历史盛会,硕果累累,其中,《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尤为引人注目,该《宣言》通过的意义在于,各成员国


  A.杜绝了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


  B.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


  C.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


  D.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的信息共享


  33.【答案】BCD


  【解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北京反腐败宣言》达成了就追逃、追赃开展执法合作的重要共识,加强了涉腐、涉案赃款跨境流动的信息共享,将形成携手打击跨境腐败的网络,但不能杜绝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A选项明显错误。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词中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20日下午在杭州会见出席大会的中外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他表示,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来,已发展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国,不仅培育起一个巨大市场,也促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岗位,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学生因此实现了事业梦,人生梦。


  目前,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了30亿人,普及率达40%,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即使是世界上最偏僻的一角,只要接入互联网,就接入了人类这个大家庭。同住地球村的"居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极大的拉近了距离,互联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形成了世界网络大市场;一个短小的视频通过全世界网民的点击,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宠儿;提供高速的移动通信和无线宽带服务,几乎已是各国旅游"设施"的标配。


  当然,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犯罪等,甚至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取决于"命运共同体"如何认真应对,谋求共治。从这样的视野来看,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


  材料2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实现了20年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技术层面一再突破,而且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有人把它概括为"互联网思维"。对何谓"互联网思维"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打破思维定势,主动革新自我是互联网思维不变的主题,意味着"便捷、互动、用户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让人们不断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与变革。


  如果把沃尔玛等传统龙头企业比多大象,那么互联网上的小商户只能叫蚂蚁。数百万只蚂蚁聚合起来,吃掉大象并非没有可能。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任何一家传统商业企业要想把数百万个商家和近亿客户装进来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去中心的互联网更有利于"蚂蚁"生存,"大象"要彻底摆脱危机,可能就要让自己某种程度上也变成"蚂蚁",至少自身要具备"蚂蚁"的特性。道理很简单,在互联网环境下与灵活的"蚂蚁军团"作战,庞大的体量以及传统组织形式带来的大企业病,很可能让"大象"的优势转变为劣势。只有彻底改变基因,让"大象"内部产生无数个热衷创业的"蚂蚁",这仗才有的打,毕竟,和蚂蚁打仗,大象有力用不上,但更庞大、更强大的蚁群则成为最后的胜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5分)


  34.【参考答案】(1)以上材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种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对于材料中所提到的"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是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互联网有利影响和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有利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由于使用不当,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只有辩证的看待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我们才能正确的对待和使用互联网。


  (2)"蚂蚁"和"大象"正是矛盾双方,它们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互相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动,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材料中被比喻为"大象"的传统龙头企业以及互联网上的"小蚂蚁"企业,正是在其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管理市场,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有些新的市场需求也没人去注意。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就需要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济学家成思危讲过这样一则寓言:著名科学家牛顿养了两只猫。一只大猫一只小猫。他在墙上开了两个洞,一个大洞。一个小洞,有人笑话他说,你还是大科学家呢,开一个洞就够了,小猫也可以走大洞嘛。牛顿说不对,如果两个猫同时要出去,那大洞肯定被大猫占住了,小猫就无路可走。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就要建立真正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银行,让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因为从商业角度说,大银行本身就嫌平爱富,嫌小爱大。小微企业市场风险很大,交易成本也高。跟大企业签一个1亿元的合同,相当于跟小企业签20个500万的合同。现在居民和企业手中有大量存款,而小微企业却贷不到款。这就需要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就是社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民营的、小型的金融机构有利于解决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但是如果小微企业垮了,那国民经济不成了骨头架子了吗?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多项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减负添力。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考察时再次对民营银行长期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给与了充分肯定。为小微企业打开直接融资大门,是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一大批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小微企业将会成长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参天大树。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日)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35.【参考答案】(1)坚持"让大猫和小猫都有路走"说明发展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企业是我国经济的脊梁,小微企业是血肉。没有大企业,国民经济站不起来,相反,如果小微企业发展不起来,国民经济也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两者兼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2)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公有制经济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有条件的私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里面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原来这位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


  孔子一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禁不得惊喜着叫出: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你来到敝庙来,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


  孔子说:难得你今天亲自到了我这里来,太匆促了,不好请你演讲,至少请你作一番谈话罢。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说: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万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孔子说: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你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的吗?


  马克思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值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值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孔子说: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呀!


  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钟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了: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不均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我对于私产的集中虽是反对,对于产业的增值却不惟不敢反对,而且还极力提倡,所以我们一方面用莫大的力量去剥夺私人的财产,而同时也要以莫大的力量来增值社会的产业。


  孔子说: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洪范八政食货为先,管子也说过"仓源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


  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遥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1)"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2)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6分)


  36.【参考答案】(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批判,但是它的过度批判孔学,也体现了出了一定局限性。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缺乏科学批判精神、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共同点:孔子和马克思都主张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自由的理想世界,都看到了"物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吸取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关怀。


  不同点:1)孔子的思想是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服务的,马克思的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2)孔子所设想的理想世界是一种空想,而马克思为这个理想世界找到了一条现实的路径。马克思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增殖的不合理性,又通过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3)孔子所说的"物质的重要性"是从纯粹的物质财富的数量的重要性上强调的,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的重要性"是强调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繁荣。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4年10月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专题讨论已发治国的问题,体现了对法治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微博上的各种评论满是对法治进步的热望:"想要法治的果实,就要给它阳光雨露""期待法治进入与人民互动的2.0时代""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于百姓福祉"……


  《韩非子》有句名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弱"。尊奉法律,需要执政者,治理者发力,引导之,提倡之,遵守法律,需要全体公民给力,用法律来定分止争,维护之,践行之。网络上已经有人以普通人"小明"为例,演绎"四中全会与你我有啥关系"。有认识,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你可能不会时时刻刻意识到它的存在,可一旦缺少就立刻窒息。的确,从出生到成长,从成家到立业,舞步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视频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四中全会促动"法治的春天"有着温暖人心的春意。当越来越多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


  也不用回避中国的法治还有很多问题,从"暂行50多年"的高温条例,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尚无完善法律,中国的法治进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四中全会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开出来药方,但最根本的还是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与信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所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


  材料2


  法治是人类为了征服自己,由人类自己立法进行自我管理,这远比征服自然困难得多。特别是约束公权力,非有高度的觉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难以成其事。任何国家法治的确立都不是在一盘散沙的状态下随随便便建立起来的,而是必须有坚定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部署。


  迄今为止,尚未有法治成功的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的状态下实现法治的。恰恰相反,就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的法治之所以能够最终确立,都是自上而下,从官到民表现出对法治制作的追求,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中国这个拥有13忆人口,情况极其复杂的大国建设法治,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将强统一的领导,要有统一的意志,坚决果断一体推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十八界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37.【参考答案】(1)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法治有助于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法治有利于保障人权。法治关乎安全感。法律有利于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有一段深刻的对话。蒙哥马利说,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是不是?要向外国侵略,就会被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均为道义所感悟,最终罢战息兵。


  孙中山先生曾在日本演说,"东方的文化是王道,主张仁义道德,西方的文化是霸道,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无数仁人志士高喊"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但只是为了获得免于被欺凌的自由,为了以平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视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法国巴黎向世界宣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读懂了"和"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淌的血脉,就感受到了走向世界的中国那种无法改变的"和"的气度与内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什么?(4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6分)


  38.【参考答案】(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折射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西方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侵略史,他们依据自身发展的逻辑来担忧中国将来也会走他们的老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与紧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65年的发展道路证明了毛泽东的论述的正确性。中国的崛起不仅没有给世界带来威胁,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关系,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获取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当前,中国人民正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强调政治上民主平等、经济上互利共赢、文明上,包容开放,安全方面,和睦互信。有利的说明了中国是一只和平、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答案解析】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C选项正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重复性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以AB选项错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难度无法比较,所以D选项错误。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答案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产品积压意味着商品生产者没有完成商品交换,没有得到商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所以导致企业倒闭。所以,B选项正确。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C


  【答案解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C选项正确。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答案】B


  【答案解析】党的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进一步部署,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C. 按单位分配名额


  D. 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答案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的补充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答案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答案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答案解析】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等人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所以,D选项正确。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 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 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 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A


  【答案解析】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A选项正确。


  11.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 “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 “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C


  【答案解析】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所以,C选项正确。




  12.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历形成的


  A.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答案】D


  【答案解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曾对批评作了形象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使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 活动是道德的前提


  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答案】A


  【答案解析】道德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15.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 建设学习型党组识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C.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 为民务实清廉


  【答案】D


  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


  A. 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B. 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


  C.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D.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ABD


  【答案解析】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题干中长江的年龄和范围体现了时空的有限性。所以,ABD选项正确。C选项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所以错误。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AD


  【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AD选项正确。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答案】ABC


  【答案解析】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标价十两银子”体现了价值尺度职能,书生、店主、米店老板等人支付房钱和还清欠款体现了支付手段职能,十两银子在书生等人手中流通体现了流通职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贮藏手段。所以,ABC选项正确。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 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AC


  【答案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即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所以,AC选项正确。




  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D.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BCD


  【答案解析】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强调: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优先发展轻工业。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BCD。

 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


  A.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答案】AB


  【答案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只能是公有制经济。因此本题答案为选项AB。


  23.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


  A.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D. 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ABD


  【答案解析】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取代经济建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D。




  24.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


  A. 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B. 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答案】BCD


  【答案解析】进行西部大开放,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占优势,不对个别地区的国有资本比重有要求,因此答案为BCD。


  25.《中共中央关于全国 》


  A. 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B. 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 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D.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答案】ABD


  【答案解析】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弱化政府的管理权限,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答案为ABD。

26.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


  A.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B.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C. 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D. 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答案】ABCD


  【答案解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




  27.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既颁布的《中华民间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A. 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 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 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CD


  【答案解析】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以选项B正确。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所以选项C正确。《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在《临时约法》中并未涉及,所以不选。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2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请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


  A. 《日本投降书》


  B. 《波茨坦公告》


  C. 《开罗宣言》


  D. 《德黑兰宣言》


  【答案】BC


  【答案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故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




  29.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B. 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C. 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D.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AB


  【答案解析】中国共产党为正确所做的努力,有两件事情: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选项CD是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的事件,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




  30.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A. 教育作用


  B. 保障作用


  C. 预测作用


  D. 强制作用


  【答案】AD

【答案解析】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所以选项D正确;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所以选项A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1.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持★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ABCD


  【答案解析】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3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36家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颁布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建设该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


  A.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


  B.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C.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D.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BCD


  33.应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于2013年10月22日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来自中国三个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在同一天开启中国之行,这样密集的双边访问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这一外交动向


  A.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B.深化了中国与俄印蒙三国间的盟友关系


  C.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行动的延续和加速


  D.顺应了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


  【答案】A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 (1)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秸秆、菌渣以及山林等问题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清主次、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集中有限精力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兼顾次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巧用大循环”过程中,从秸秆到菌菇,从菌渣、猪粪到有机肥,再从有机肥到有机果业,因地制宜实现了合理循环。


  矛盾双方就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中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有利条件,促进了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材料中秸秆变成菌菇培育的原料再变成有机肥,有其内在关联,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发挥能动性、招商引资加大投入这一重要条件。


  (2)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不同矛盾,全面协调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深刻而正确地认识、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解决问题。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众对未来期待更高,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虎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的健康、安全检查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城乡居民收入整体都有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处于0.4以上,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着“中国式奇迹”的同时,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丞待破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并向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钢像敬献了花篮。习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行。我们来瞻爷邓小平钢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22日)、新华网(2012年12月11日)等


  材料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4分)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分)




  答:(1)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既取得了辉煌的“中国式奇迹”,又面临着诸多“中国式难题”。对此,我们应辩证对待,清醒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中国式奇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这些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改革认真加以解决。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即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能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就是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发展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




  ★★太多,到处★★,并不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又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上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5分)






  答: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2)“两个不能否定” 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出的又一个准确务实的判断和清晰的论述。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前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工作,既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国经验。因此,改革开放以前的探索出现了许多的曲折,甚至是弯路。然而中国却依然在西方国家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极端困难的国际环境下,发展“两弹一星”等高端战略后盾并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答:(1)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深化,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是此案,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的,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发生矛盾,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的共同利益作出牺牲。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探险活动后、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他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而名垂后世。但是,时隔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从美国乘飞机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来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有一一个破天荒的发现。他回到美国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说地球已改变了它的物理形态,但这个论点的提出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揭示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的一个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以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世界是平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乃至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因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平坦的世界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如何自处?看来,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疑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日)


  材料2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其中一段话颇令人回味:“小时候父母常常说,儿子阿,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在等着抢你的饭碗。”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 ‘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1)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上升。较之以往,人才的流动性、包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世界,特别是在信息化日益增强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增强个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进而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涌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人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认识新事物,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成为改革 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答案】A


【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从马哲角度上讲,人有思维,有意识,能对客观世界反映,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3.【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识记性考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是工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


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4.【答案】C


【解析】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C。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5.【答案】D


【解析】毛泽东同志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下马看花体现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其本质和规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    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     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级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


A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


B有利于党在国家政权中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C集中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D表明我国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西方议会议员的产生有根本区别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其中的第三条表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因此B选项更加体现出党的民主与群众路线的内容。


8、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C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 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棍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认同自己是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9.19世纪40年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的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D)


A.中西文化存在臣犬差异


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


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列强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1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之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中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0.【答案】A


【解析】这是由于中国革命的现状以及革命性质决定的,不能走一次革命论,也不能走二次革命道路,必须在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反资本主义,最后取得成功,本题正确选项是A选项。


11、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古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名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意在奉劝世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要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贯彻,从一点一滴中不断养成,体现了积善成德的方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立法律部门的是


A.知识产权法    B.商法    C.公司法    D.民法商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的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题中,选项ABC均被民法商法这一法律部门所涵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


13、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13.【答案】A


【解析】本题人生观中的人生目的。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15、与“天宫一号”两度完成“太空之吻”的“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7日顺利回“家”,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


A载人航天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B实现了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


C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为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5.【答案】D


【解析】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今后建造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正确选项是第四个选项。


16、2011年5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案而辞去总裁职务,引发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IMF总裁继任人的争夺。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该组织新一任总裁是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拉加德。这表明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进程加快


B新兴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得到提升


C欧美主导国际金融机构的局面仍未改变


D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世界舞台


16.【答案】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欧美的主导权仍未改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话语权有待提升。正确答案是选项C。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 【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答案】BCD


【解析】此题的原因是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新事物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因此,答案是BCD。


18.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答案】ABC


【解析】此题中题干所指歪曲表现在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意识形态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查价值问题。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共有的届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0.关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除了从社会形态更替规律上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外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实证的剖析,科学地论证了


A.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


B.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C.资本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D.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对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的剖析。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的不断积累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准备了物质条件。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达到很高的程度,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阻碍者。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随着生产社会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逐步建立消灭一切阶级、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2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的任务,依靠阶级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四个都入选。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促进经济增长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推动向依靠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协调推动转变


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如下四个,四个选项都应入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此外还十二五计划包括一条主线五个要求。


23.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A.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族素养,为进一步发展民主创造了条件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C.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D.为基层群众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创造了条件


【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基层民主自治的的作用意义。基层民主是十七大加入的新的基本政治制度,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必备手段。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和意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4.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


A.健全社会管理格局


B.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C.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D.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和谐社会部分社会管理。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保护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认同感。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第四,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2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BCD


【解析】本题中,法和美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和《天津条约》。因此,正确答案是BCD。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震惊于列强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洋务运动由此兴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有


A. 翻译学堂


B.工艺学堂


C.军事学堂


D.法政学堂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需要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28.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


A.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B.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而不是次要作战方式


C.是大规模的,而不是小规模的


D.是进攻战,而不是防御战


【答案】AC


【解析】一般说来,游击战争是个战术问题。但是,在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具有战略地位,是因为它,主要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而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是大规模的防御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选项AC。


29.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第四,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


A.公平正义


B.自由平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答案】ACD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和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以及党的领导。


3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我国,爱国主义


A.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B.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


C.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D.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答案】ABCD


【解析】爱国主义体现了:道德要求、继承了优良传统、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本题答案全选。


3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ABC


【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3.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


A.达成涵盖所有缔约方的“国际法律框架”


B.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


C.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D.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答案】BCD


【解析】2011年11月28日-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举行。尽管对部分焦点议题分歧严重,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会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包括成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答案:


17.【答案】BCD  18.【答案】ABC  19.【答案】CD  20.【答案】ABD


21.【答案】ABCD  22.【答案】ABD  23.【答案】ABD  24.【答案】ABD


25.【答案】ABCD  26.【答案】BCD  27.【答案】ABC  28.【答案】AC


29.【答案】BCD  30.【答案】ACD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


33.【答案】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 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 《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中,碎花瓶原理这一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科学研究起到了能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②马哲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事物发展进程,在本题中,碎花瓶原理是正确的意识,推动科学研究发展。帮助人们进行恢复文物等科学研究。


(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两者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题干中,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说明谬误在一定的中介和条件下,在本题中,是实践这一特殊条件,即可转化为真理。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任何认识在两次飞跃的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材料也充分说明这一原理。


③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统一即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也充分说明了这一原理。(注明:考生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任一角度均得分)


(3)新时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我们青年学生,必须以创新为己任,推进科学发展观进程,提高创新意识,就像材料所指,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看问题,打破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水平。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 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用的提高是普惠,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


摘编自 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


(1) 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5分)(2) 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5分)


【参考答案】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


②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税收体制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④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说明我国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公众热情参与征集意见,说明公民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所依的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2)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的合理趋向是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具体措施有: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四要取缔非法收入。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 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参考答案】


(1)①孙中山发展了民权主义,加入了鲜明的反帝国主义内容,从而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其意义在于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革命。


②在任何时候都要反对帝王思想,否则革命阵营便不能团结,革命就会造成割据,造成国家四分五裂。所以,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立国民的政府。  


③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要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单靠民族革命不能成功,必须与政治革命并行。


(2)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纵观我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正忠诚地实践着三民主义,无疑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①从民族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团结。这个目标的实现,正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关系。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6分)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4分)


【参考答案】


(1)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2)因为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和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有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


3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 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2月2日)


材料3


从2009年“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如此几种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有评论认为,这几步短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 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4分)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外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了变化需要中国为自己“公关”。中国不仅要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主体参与国际社会的构建和全球市场的博弈,还要作为一个表达主体,和世界共同协商公共事务。世界也需要一个在公共关系上成熟稳健的中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让国际社会理性认识中国需要中国开展公关。一直以来,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妨碍了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的树立和国际社会的正确认知。 中国光有良好的愿望和好客的行动并不能让国际社会完全了解中国。


(2)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提升软实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关于中国社会进展的新闻报道的准确性、透明度和及时性,让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其次,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我们要维护中国的利益,把准确的中国实际告诉外国人。这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手段之一。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 注重量的积累


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 坚持适度原则


D.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 社会形态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 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D.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 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7.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 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 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9.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 军事战略错误


B. 社会制度腐败


C. 经济技术落后


D. 思想观念保守


10. 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A. 结束了西方列强霸权主义的历史


B. 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奠定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


D. 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对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1.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法律权威是旧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 法的强制性


B. 法的不可违抗性


C. 法的合理性


D. 法的规范性


12.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形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


A. 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 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 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 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13.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 辩护功能


B. 沟通功能


C. 调节功能


D. 激励功能


14.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 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 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 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5.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奔月”,实现了我国


A. 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B. 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C. 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D. 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等多项技术突破


16. 2003年3月,美国率其盟友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对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2010年8月19日,美军最后一批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离。这表明,美国在多重压力下


A. 调整军事部署


B. 改变先发制人战略


C. 转向本土反恐为主


D. 放弃单边名义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A. 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 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 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 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作、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 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 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 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 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


19.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次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


A. 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


B. 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 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 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20.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A. 阶级斗争学说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理论


2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的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 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 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 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23. 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民族关系的现实意义有


A. 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


B.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C.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巩固


D. 加强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4. 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主要原则包括


A.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 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5. 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


A.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B. 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C. 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D. 为了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6.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重要原则


B. 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


A. 《德黑兰宣言》


B. 《开罗宣言》


C. 《雅尔塔协定》


D. 《波茨坦公告》


28.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非常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A. 教条主义


B. 形式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宗派主义


29. 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A. 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 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 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0.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疑罪从无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1. 有位法学家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


A.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 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 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 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32.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3. 2010年4月13日,胡锦涛主席在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强调中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其中包括


A. 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


B. 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


C. 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


D. 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摘编自《人民日报》


(1) 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


(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5分)


3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成思危,著名经济学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政党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是“坐虚位”、“无实权”,成思危说,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的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完全有权作出决策的。作为全国人大常会副委员长,我负责证券法、农村金融的执法检查。我和中共党籍的副委员长一样,也是独当一面的。”


材料2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国共有18.7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6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人。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2007年有18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职务副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287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建议260多项,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各项建议9万多项。如关于三峡工程、耕地保护、两岸“三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材料1、材料2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5分)


(2) 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5分)


3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分)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6分)


37.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郭明义,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几十年来,他照着雷锋那样去做,“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把雷锋的境界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连续15年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奉献了5年的工作量;连续20年先后55次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累计近6万毫升;连续16年为希望工程、工友、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资助180多名特困生。可是,他一家至今还是住在一间不过40平米的旧楼房里。


有人曾不解地问郭明义,你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发出一点光,放出一点热,能够换来孩子幸福的笑脸,换来他人生命之花的绽放,换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谐,这样的人生,我无怨无悔!”“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0年来,郭明义就像一支火把燃烧着自己,也燃旺着志愿者和社会上更多人的爱心。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1700多人的响应;他7次发起献血的建议,600多人无偿献出15万毫升热血;他发起成立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汇聚了200多名志愿者;他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联队”,从12人已经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4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


郭明义的精神是一块磁石,在鞍钢、在辽宁、在全国吸引汇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行动,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分忧、为国家尽责,凝聚成巨大的道德力量,推进着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体现了“简单中的伟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如何理解“给人温暖就是给自己幸福”?(6分)


(2) 为什么说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简单中的伟大”?(4分)


38. 阅读下列材料


金融危机发生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政要、媒体经常发表关于中国的言论,有“独秀”或“救世”之说、也有“责任”之论……林林总总,用词翻新。人们可看到一白一红“两张脸”:唱红脸者夸大中国的经济表现,动辄将一切不符合实际加诸中国,仿佛中国真的是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唱白脸者却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失衡等责任归到中国头上,无论是明“捧”实“压”,还是借“批”卸“责”,万变不离其宗的都是鼓噪“中国责任论”。这既暴露出他们所谓“中国责任”的用心,也反映出其对“真实中国”的误解。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西方某些人士对中国的“捧”与“批”,谈谈什么是“真实的中国”以及中国的“责任”是什么。(10分)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


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10. 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 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1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12.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13.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勤奋自强


D.团结友善


1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15.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万余人身着节日盛装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


A.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58周年


B.西藏自治区成立44周年


C.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D.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6.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9月二十国领导人比斯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失衡的表现为部分国家储蓄消费失衡,贸易收支失衡更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资源拥有和消费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失衡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国际资源流动


B.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


C.各国消费文化主要生活方式


D.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2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22. 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26.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地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


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8.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有()


A.既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30.1955年,钱学森冲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盯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弃呢?”钱学森发自肺腑的言语,对我们在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是()


A.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有祖国


B.个人的理想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命运相结合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D.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


31.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 )


A.自由权


B.被选举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政治自由


32.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部署,其中除了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外,还要()


A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B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C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D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33.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于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历时7年之久的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已经完成,改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保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建成


B.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


C.为地区和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D.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阅读下列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35.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显着成就。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显着提高。从1949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2008年城乡居民你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4.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增加32.5万倍。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起点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适应之处,与人们的期望功能和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材料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2009年四月,新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新医改明确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农民。60岁后享有“普惠式养老金”,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网)


①为什么在紧急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200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晚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200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37.材料


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


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


《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


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 不文明开车的原因

斑马线不减速让行 2156票 乱停车挡道 1687票 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2269票

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 2045票 胡乱鸣笛 1412票 跟风,随大流 1469票  

“加塞儿”,并线不打灯 1928票 司机出口成“脏” 1076票 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 757票

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 1902票 抢黄灯 944票  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 464票


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


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 207万起 比例:100%

其中:机动车违章 112.2万起 54.2%

非机动车违章 80.5万起 38.9%

行人违章 14.3万起 6.9%


有专家指出,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回答问题:


(1)为什么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2)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

38.材料一


从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时长30秒“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式播出。该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首个品牌宣传活动,接下来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中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地区播出。


广告围绕“中国制造 世界合作”这一主题,强调中国企业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正不断与海外各国公司加强合作。广告中展示了一系列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例如,一个类似ipod的mp3播放器上用英文标注“在中国制造,但我们使用来自硅谷的软件”,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上标注有“在中国制造,但我们的设计来自于法国”,一台冰箱上写着“中国制造,但我们的采用欧洲风格”。


广告在创意上独树一帜,从引导世界受众重新认识畅销全球的中国产品入手,能够启发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和全球贸易的重新思考,从而逐渐抛弃对“中国制造”的偏见。


摘自人民网


材料二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热播的一则“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在发酵。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继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声之后,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中国早前一些产品安全事件令世界关注,现在希望能通过在全球投放广告推广“中国制造”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它继续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因此,令消费者认为中国还只是产品的制造商,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摘编自《参考消息》、新华网


问题:


(1)、“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说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A       2.C      3.D       4.C      5.A       6.D


7.A       8.C      9.B       10.B     11.B      12.C


13.B      14.A     15.D      16.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7.ACD       18.CD      19.ACD      20.BCD      21.ABC


22.ABD       23.ABCD    24.BCD      25.ACD      26.ABD


27.ABCD      28.ABD     29.ACD      30.ABCD     31.BD


32.ABCD      33.ABC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4.答案要点: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3分)


(2)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梅兰芳对剧本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动力,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4分)


(3)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应对,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3分)


35.答案要点:


(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3分)


(2)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2分)优先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3分)


36.答案要点:


(1)孙中山立志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民主共和的理想并没有实现。(2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分)


(2)国家统一基本完成,对外获得民主独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些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3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2分)


37.答案要点:


(1)文明出行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共生活领域的范围逐渐扩大。(2分)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分)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两者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2分)


(2)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需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和把握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质。(4分)


38.答案要点: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生产贸易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开放,中国制造即世界制造,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制造”对世界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贡献。中国获益,世界也获益。(5分)


(2)我国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较低位置,走自主创新之路,让“中国制造”尽快成为“中国创造”,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当代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内“创新力”的竞争;创新,才能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促进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型国家,进而提升我国的软实力。(5分)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解析】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这是实践的特点,也是实践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3.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解析】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5.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万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4.2亿元      B. 3.5亿元       C. 3.3亿元       D. 2.4亿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中的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中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这一知识点。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机器干预经济生活,主要是为了暂时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各种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7.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中的资本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题干中只涉及到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由于价格的涨落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到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所以也不会影响到有机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8.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


A. 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 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 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 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答案】D


【解析】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ABC选项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9. 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    )


A. 经验主义 B. 冒险主义 C. 机会主义 D. 教条主义


【答案】D


【解析】《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代表性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都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而作,给党的思想路线奠定正确的哲学基础。《实践论》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露教条主义轻视实践的错误。《矛盾论》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揭露教条主义不懂唯物辩证法的错误。


教条主义者片面夸大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轻视实践,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矛盾的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般性结论,当作僵死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经验主义者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科学理论的一般指导作用,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处理一切问题都超不出自己狭隘经验的眼光。


冒险主义是“左”倾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特点是不顾客观条件,不顾群众觉悟程度和实际可能性,盲目地采取冒险行动,硬干硬拼,急于求成。


机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它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右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际,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情况前进,企图开倒车;另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表现为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性,堕入空想和盲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选项。


1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


A.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答案】B


【解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制定和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1956年5月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选项。

11.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 以人为本


C. 统筹兼顾  D. 全面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管理民主


【答案】A


【解析】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选项。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解放思想 C. 实事求是 D. 与时俱进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故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14.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两党在新形势下的首次会谈,此次会议(    )


A. 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


B. 开启了国共两党对话先声


C. 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远景》


D. 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


【答案】A


15.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飞入太空实现的是(    )


A. 载人飞行 B. 绕月探测 C. 天地对话 D. 出舱活动


【答案】D


16. 在2008年4月中旬举行的尼泊尔制宪会议选举上,一举成为第一大党的是(    )


A.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B.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


C. 尼泊尔大会党 D. 尼泊尔民族主义党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18.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答案】ACD


【解析】本题题干说明我们在实现思想理论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解放思想,不是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而是打破一切僵化的,教条的理论的约束,是对于理论的批判继承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要求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需求,就是关注基层群众生活实践的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19.“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作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是人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物化,它运用于生产过程就会加快生产发展的速度,提高生产的效率。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在本题中,手推磨、蒸汽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由于它们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分别产生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和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所以,AC正确,B选项明显错误,科学技术不是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不是自主性力量,自主性力量只能是运用科技的劳动者,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C选项。


20.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答案】AB


【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和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可以推出正确答案是A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和B选项“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21.“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制度加速了这种矛盾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的解体的各种因素。”马克思的这一论述表明,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


A.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


B.促进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的形成


C.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发展和解体要素的形成


D.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答案】BCD


【解析】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信用制度加速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因素,但信用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2.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


A.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答案】ACD


【解析】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B选项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在什么时间创造出来的,不是其价值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2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上述决定有利于(    )


A.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 B.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C. 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D. 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BC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同时完善了土地市场,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土地的所有制结构并没有改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要(    )


A. 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 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 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答案】ACD


【解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2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


A. 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科学的指导思想 C. 坚强的领导力量 D. 崭新的奋斗目标


【答案】BC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虽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比较弱小,但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6.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


A. 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 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 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 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答案】BC


【解析】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就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这种文化带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同本民族的历史、环境、语言、心理、风俗、习惯相适应。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引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这种文化决不排斥外国的进步文化,而是注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更不能搞所谓的“全盘西化”。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选项。


27. 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    )


A.“毕其功于一役” B. 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答案】ABC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就会犯“左”倾错误;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中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紧密衔接的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将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而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8. 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B.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 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ABD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优势,成为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解放了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受剥削的境遇,成为掌握国家生产资料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当家作主。因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于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29.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


A. 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 B. 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 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D.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答案】BD


【解析】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选项。


30.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    )


A. 农村村民委员会 B. 城市居民委员会 C.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 妇女联合会


【答案】ABC


【解析】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31.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    )


A.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


B. 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 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答案】ABCD


【解析】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2008年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胡锦涛指出,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用,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胡锦涛说,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2. 2008年6月20号,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视察工作,在线与网民进行了交流,最近有很多的政府官员,利用网上跟百姓沟通,这种网络表达体现了(    )


A. 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 B. 反腐倡廉的新通道


C. 民主政治体制的新形势 D. 密切干群关系的新方式


【答案】ABD


33. 8月22号成功举办完奥运会,彰显了我国和世界共同进步而遵守的梦想,奥运理念是(    )


A. 平安奥运 B. 绿色奥运  C. 科技奥运 D. 人文奥运


【答案】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含蕴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①材料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即现象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的对立表现在:现象可以为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本质必须借助人的思维才能认识。二者的同一表现在他们互相依存,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在本题中,两个病患的症状表现的基本相似为现象,但是病因不同才是事物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②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在本题中华佗看到了病症和病因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


③材料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虽然二人症状相同但根本病因是不同的,华佗正确认识到了病原的根本并做到了对症下药。正是正确的认识到了问题。华佗为不同的人开不同的药正是具体分析了他们的不同问题,充分运用了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材料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本题中,州官倪寻因为饮食过多引起头疼发烧,州官李延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头疼发烧,而华佗正是因为两者的不同病因,所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


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我国2007年4月-2008年11月CPI及PPI增长趋势图

注:CPI(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购买的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一般认为CPI 的增幅大于3%时,就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PPI(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材料2


我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0%一路上涨,2006年突破11%,并于2007达到11.9%。然而经济偏快增长也带来一系列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增长有可能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上半年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 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央行8月初调整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9月16日起又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同比回落了2.3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逐步加大,中国已经从持续升温转入降温状态。11月9日国务院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别是拉动内需十项新举措的公布。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四万亿的投资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十二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资料来源:财政部网站、新浪财经等


问题:


(1)CPI与PPI的走势及其变化反映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施宏观调控。(6分)


【参考答案】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从07年6月以来,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CPI和PPI都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这是整个经济发展状态呈现出偏快甚至过热的表现。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内需不足等内部经济发展问题日益暴露,导致经济增速出现下滑,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


出现CPI和PPI先上升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由于能源、食品、住房等价格上扬带动了我国物价从07年6月到08年上半年的结构性上涨。


②CPI指数从2007年4月一直保持增长势头,给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政府因此连续出台了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在经济调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08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消费指数得到控制。


③受全球性金融危机逐步蔓延的影响,对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④而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国内需求不足等内部原因也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综合表现为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


(2)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调整总需求。由信贷政策、利率等政策组成。如利率,银行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根据材料,目前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大力促进消费需求。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三是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当前我国应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用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的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的扩张;推行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放出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降低房贷门槛,为国家大量的投资项目提供贷款。

36. 材料1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年2月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材料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这里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现在不重复。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79年3月3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6分)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①背景:


第一,1949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


第三,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直接明了地回答。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第五,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


②意义:


第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


第三,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


第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成果:


第一,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全有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推进。


第二,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从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了又一重要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它们的具体体制,包括已经形成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所以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种区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作出了中肯和科学的分析,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第三,邓小平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以革命性的改革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第三项重大贡献。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的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一开始提出改革的时候就紧密地把它与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联系在一起,极为明确地提出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37.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


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5分)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5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是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道路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道路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④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⑤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如果美国不援助欧洲,它们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各方面都将有窒息之虞,美国这次“援欧”不同与以往,不是向个别国家提供零星援助。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任何企图阻碍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会得到我们的帮助。任何政府、党派为图政治私利或其他打算,不惜延续人类痛苦的,必会遭到美国的反对。摘编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1947年6月5日)


材料2


2002年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尼泊尔,主要讨论反恐合作问题,此后,美国每年向尼泊尔提供4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2003年11月3日美国国会批准了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提供875亿美元的军事行动及重建援助的拨款法案。西方把这些经济援助和重建计划成为“新马歇尔计划”。


伊拉克已探明拥有1100亿桶的石油储藏,远景储量达2200亿桶,开采成本每桶仅3-4美元。2003年12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伊拉克重建项目中总价值达186亿美元的26个重大工程合同,同时以维护美国的“基本安全利益”为由,决定剥夺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在内的100多个曾经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及拒绝向伊拉克派兵的国家参与上述合同的竞标资格。首批约9亿美元的伊拉克重建合同均在暗盘交易下完成,中标的是清一色的美国公司,而这些公司无不与美国政府有着紧密的联系。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3


法国前情报员达尼埃尔.雷米在其所著《谁欲杀死法兰西》一书中认为美国已经发动了一场看不见的“经济战争”,旨在征服欧洲。1995年至1999年间,美国每年立案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有1/4是针对欧盟的。德国和法国不赞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惹怒了美国,美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抨击两国“有问题”;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赖斯,把包括法国与德国在内的反战政府比作是二战前法国队纳粹德国的“姑息主义”,引起德法等国不满,美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已经在大西洋联盟中产生了自他50年前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摘编自中国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比较“马歇尔计划”和“新马歇尔计划”的异同(5分)


(2)结合材料一、三,剖析近些年来美、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显现的分歧和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差异:


①两者提出的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背景下提出的,“新马歇尔计划”则是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②两者的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新马歇尔计划”则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并将重建的包袱甩给欧盟,阻止欧盟走强的步伐。


③两者的任务不同,马歇尔计划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而“新马歇尔计划”的任务是反恐合作。


④两者援助的对象不同,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欧洲国家,而“新马歇尔计划”则主要援助伊拉克、阿富汗、尼泊尔等中东和亚洲国家。


相同点:


①美国在两者中都居于主导地位。不管是马歇尔计划,还是“新马歇尔”计划,都是由美国发起和主导的。


②两者的实质一样。马歇尔计划和“新马歇尔计划”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以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经济援助为手段,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保持与美国战略的一致性。


(2)近些年来,美国和欧洲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显现的分歧不断,主要表现在外交战略、经济贸易和伊拉克问题上的冲突。这标志着欧美矛盾由经贸等方面的一般磨擦上升到战略层面,互为对手一面在扩大,相互碰撞具有一定对抗性。


欧美分歧由来已久,但分歧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有:


①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欧洲的变化,欧洲的实力能够与美国相抗衡,欧洲独立意识增强。


②冷战后,苏联解体,共同敌人消失,欧洲对美防务依赖减少,欧美关系凝聚力下降,双方战略和经济利益分歧凸显。


③欧美的战略目标迥异,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仍然推行霸权主义,企图重构以美为首的单极世界,而欧洲则期望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平起平坐,不是屈于美国之下。它们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难以调和。


④由于战略目标不同,欧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对策严重分歧。


选做题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知名人士开始热议“中国贡献”,关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物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的话语频现于国际社会。



阿拉伯国家联盟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本?哈拉2007年4月14日介绍,在会见中国驻阿联盟全权代表吴恩科大使时说,阿盟高度赞誉中国在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关于解决该问题的立场是公正积极和平衡的,所发挥的作用是建设性的,有深远的影响力。第一届东盟秘书长、泰国前外长素林2008年1月7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积极支持东盟组织的发展,同时积极参与解决本地区以及国际事务,中国为提升整个东亚地区自信力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在东亚地区所做的贡献,对地区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让东盟信服。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在世界上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迄今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提供了2000多个援助项目,已累计对49个不发达国家免除到期政府债务374笔。中国已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并在军备控制,贸易投资等国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了中国的参与,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呈现出积极的变化态势。迄今为止,中国共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中国自1990年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累计新建、修复道路7300多公里,桥梁200多座,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7600多枚,运送人员12万多人次、物资26万多吨,接诊病人3.6万多人次,先后有3名军官和5名士兵在执行维和任务中牺牲。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能够做出“中国贡献”的原因何在?(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不仅是地区性的也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在外交上,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积极调整和改善与美、俄等大国关系,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协调地区冲突。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解决争端的重要原则。在多极化进程中,中国是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在经济上,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外交实践,在外交理念上以一种包容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


(2)就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作出的贡献而言,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致力于解决现有的矛盾冲突和各类争端,合理、规范地运用国际社会公认的制度、规则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二是着眼长远,提升国际认同,积极参与国际各种规则的制订,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的工作,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①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作出贡献,是基于我们和平发展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发展环境,中国的繁荣发展是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重要的积极因素。


②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作出贡献,缘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繁荣带动了周边及各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的繁荣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提高了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③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作出贡献,还在于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在联合国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④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社会中作出贡献,关键在于始终如一地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

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理解。(2)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概 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 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3) D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A选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B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 证法的共同观点,C选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无论采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 项只能是D。


2.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 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 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  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辩 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和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物质运动和时空是不可分的,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2)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非欧几何证明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两者互为函数。当粒子在光速运动的条件下, 就会出现“钟慢”、“尺缩”的现象。题干所说的是“钟慢”实验,说明的是时间的相对性。(3)四个选项都是时间的属性或特点,但只有C选项是符合本题要求的正确选项。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 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 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 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论) 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知道”更重要的观点来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3)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 要。”列宁进一步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 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只有选项D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 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答案】.A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关于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2)本题通过一段引语来说明由人创造的具有软实力的精神文化 或观念形态的文化对人自身的反作用。(3)在四个选项中体现“化”自身功能的只能是A选 项,B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处理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中构成的。 C、D是不符合试题要求的不准确观点。


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 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 力价值的时间。这样,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为资本家生 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D。


6. 某块土地,地租为2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若银行存款利息率不变,该土地的 地租增加到30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


A.  5%、9000万元  B.  5%、6000万元


C.  6%、9000万元  D.  6%、6000万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土地价格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 于基本概念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土地价格这一知识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因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土地价格=地租量/银行存款利息率。本题作为计算题,其计算过程分两步,一是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利息率,即:利息率=地租/土地价格=200万/4000万=5%;二是 根据所给材料计算地租增加以后的土地价格,即:土地价格=300万/5%=6000万元,因此,正确答案是B。


7.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 基本目标是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  实现充分就业  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6章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 性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但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 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这表明,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 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正确答案是A。


8. 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关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内容的理解。1905年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首次概括为三 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即是民族主义;“恢复中华,建立民 国”,即为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为民生主义。后来,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 解释三民主义,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包涵“平均地权”、“节制资 本”两方面的内容。故选C。本题与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有一定的间接联系。


9. 1927年9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 三湾改编,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


A.  党指挥枪B.  官兵平等C.  拥政爱民D.  一切行动听指挥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5章关于武装斗争中的人民军队建设问题。毛泽东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指 挥枪的原则及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等,其中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 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对比,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 党。“三湾改编”时把党支部确立在连上,开始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后来毛泽东在1929 年古田会议的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再次强调了这个原则。故选A。本题与2008年《形势与政策》中关于人民军队建军80周年问题有关。


10.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4章关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经验问题。1953年-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与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类似的途径与方式,包括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及合作化 的途径等,故选D。如果考生对此题目的答案没有把握,采取排除法也可,ABC项均是对民族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验内容,自当排除。

1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5章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中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的记忆。(2)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江泽民指出:“我们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C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是改革的直接目的, B选项是错误观点,D选项属于改革的重要任务与内容。


1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答案】B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理由的理解。(2)江 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 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是工 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因此,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试题要求。


13. 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 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念是


A.  依法执政 B.  科学执政 C.  民主执政 D.  理性执政


【答案】C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2章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解和应用。(2)2004年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 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 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本题通过民意调查,确立节假日整顿方案,显然属于民主执政的理念,故C选项是正确的。


14.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A.  爱国主义B.  团结统一C.  勤劳勇敢D.  自强不息


【答案】A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中关于民族精神内容的记忆。(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符合试题要求的选项是A。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A.  改革开放  B.  快速发展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试题的国内时政,出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记 忆。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故B是正确选项。


16. 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


A.  罗马尼亚、波兰  B.  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C.  波兰、爱沙尼亚  D.  爱沙尼亚、保加利亚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际时政,考查记忆。出自200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3版,正确选项是B。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A.  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答案】AB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地 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2)本题通过地球的忍无可忍的一幅漫画要求回答 其警示意义。(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是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理环境是由所包含的各种条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否则,就会引起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人类就会遭到自然 界的惩罚与报复。故A、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否认了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协调,D选项只讲人 类依附于自然一面,而否认了人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面,故C、D是不正确的观点。


18. 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 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答案】AB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关于实践和认 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2)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 识类似的名言。(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A、B、D 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而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试题要求。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 式有


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


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4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对认识的发 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的公式。(2)本题运用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 义的认识论”观点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本质上一致的公式。(3)本题选项A体现辩 证法,B体现认识论,C体现历史观。三者的一致性是指A是世界观,B是对A在认识过程的运 用与体现,C是对A、B在历史观的运用与体现。D选项是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 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应属于辩证 法、认识论、历史观的具体运用,不属基本原理,不具有普遍性,故不选。


20.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答案】ABCD


【解析】(1)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中交 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本年考试大纲的一个新增知识点。(2)本题根据时代发展 的状况和趋势,提出交往对社会发展作用的主要表现的问题。(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 观,一些教材把交往这一概念界定为交往是指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 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 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 展的重要途径;促进人自身的发展。故四个选项全是正确的。

21.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 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所以,当部门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是具体劳动与 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B。


22. 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I 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II(v+m)是通过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I(v+m)是通过和II(v+m)交换实现的


D.  I(v+m)是通过和IIc交换实现的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 件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 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一是Ⅰc在第Ⅰ部类内部交换,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二是Ⅱ(v+m)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补偿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三是Ⅰ(v+m)和 Ⅱc的交换,即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分别补偿第Ⅰ部类资本家和工人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以及 第Ⅱ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从这三次交换中就可概括出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分别用三个公式表示为:Ⅰ(v+m)=Ⅱc(基本条件);


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23. 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有


A.  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  B.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  实施物价补贴  D.  调整再贴现率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4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和 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相对比较难。需要特 别说明的是,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因为,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 价格由结构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所以该题很好地体现了政治理 论课试题的特点。为了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手段(也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有: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经济高涨或过热时期,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通 过实施这些货币政策手段,从而影响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24. 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


A.  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  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5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 则。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C。


25.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  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1章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问题,在中国共 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两次概括:第一次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决议和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第二次是198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时期根据新情况做出的新认识,新判断。至于A、C是干扰项。A项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党自1921年产 生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非,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为中共七大奠定了思 想基础和组织基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 告》中,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故AC应排除。本题历史性较强,考生需了解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6. 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  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  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  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  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内容中的富农问题。富农 问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对富农的认识及政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分析说:“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 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 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富农看成与地主没有分别的阶级,对富农应该采 取使它中立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故选ABD。至于C项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富农有区别,故不选。本题提示考生,要关注毛泽东一些重要著作的有关内容,而这些内容在一般考研辅导教 材(包括示范教材中)大多未完全涵括,有一定难度。


27.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A.  “一边倒” B.  “反霸权主义”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章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巩固了国家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 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至于反对霸权主义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故选ACD,B项排除。本题的历史性较强,考生需把握有关历史背景知识。


2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  统筹兼顾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选项A、B、C、D都符合要求。


2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ACD


【解析】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综合性试题,出自党的 十七大报告,属于新观点试题,考查记忆。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正确选项是A、C、D。


3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  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  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答案】ABC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中关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理由的理解与记忆。(2)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体现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国家性质),从根本上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和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 立法权,决定其他各种制度的制定,故A、B、C是正确选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并不能使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故D选择是不正确的。

31. 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试题,属国内时政,考查记忆,也可以说是考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0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胡锦涛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的记忆。四个“决不”都是正确选项。


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答案】AC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内时政试题,出自党的十七大报告,考查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内容的记忆。


33. 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该


A.  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  发挥非盟、联合国的建设性作用


C.  有利于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


D.  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答案】ABCD


【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的国际时政试题,考查记忆,内容出自2007年2月3日人民 日报。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 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答分析题的说明:根据我们长期辅导考研的经验,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命题是主观的,参考答案是主观的,答题者是主观的,改卷者也是主观的,回答及改卷都很灵活,各地判 卷都有补充说明,不完全受参考答案的限制。但答题仍有规范可循,首先是审题找出有几问。其次分解回答问题,依据试题问题,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演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说明分析法等三种基本方法。第三是引申发挥表态。采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到思路清晰、点点分明,回答透彻。)


34.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 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 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 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憾。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 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 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 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 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答案要点】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分)(注:考生从其 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


(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 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


(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 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 化解矛盾。(4分)


【解析】(1)本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综合性试题,既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中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一些重要原理的全面理解,又考查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的能力。(2)本题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由医生进行“医 患换位体验”活动和思考,考查医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病人所包涵的哲学原理以及运用这些原 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本题有三问。对第一问的回答,参考答案从认识论的实践观点或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回答都可以,还可以从主体客体关系、普遍联系观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关系回答问题,都可以得分,此问的回答比较灵活,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分。 第二问的要求明确,只能用唯物史观中关于人的本质原理进行分析。采取演绎分析方法先答原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然后分析:医生看病就要正确处 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认真负责、治病救人,才能体现医生的好品德。


第三问要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的医患关系,要用哪些矛盾辩证法的原理去对待和处 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医患关系很多,如师生关系、父子关系、雇主与雇员关系、干群关系、 商家与顾客关系等,试题不要求答出这些事例,只要求答对待和处理的矛盾辩证法的原理和方 法论意义,可以列出矛盾普遍性原理和意义、矛盾特殊性原理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 要方面关系原理和意义。


35.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 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 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


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 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 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 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 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 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 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 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 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 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 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 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摘编自【美】J·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答案要点】


(1)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IBM没有形成对计算机行 业的绝对垄断,也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垄断竞争更加激烈。IBM正是在垄断竞争 中生存和发展的。


(2)IBM在发展过程中与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反映了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 多样化;IBM的竞争战略及其战略目标表明,垄断资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高额垄断利润;IBM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垄断资本竞争手段从单纯的 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垄断企业也必 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章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 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此题是一道简答型分析题,回答起来比较容易。只要结合材料回答清楚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一是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核心是在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垄断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使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垄断阶段竞争的新特点,如竞争的形式主要是由垄断本身产生的竞争;竞争的目的是为获得垄断利润;竞争的手段多样化等。

36.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 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 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 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 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 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 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 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 有完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 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


(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2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 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 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3分)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 史经验。(5分)


【解析】本题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涉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3章中国革命新道 路与第5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探索及其内在联系,同时与《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及《形势与政策》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认识问题有关。本知识点还与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新增重要考点“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 题探索的意义”有关。


问题1,主要要联系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即对中国革命规律)探索的艰辛 历程,阐明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遭遇一些挫 折,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总之,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还是建设事业中,都需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开拓前进,这都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


问题2,主要要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苏为鉴、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努力,取得了初步理论成果,但也遭受了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无论 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 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成为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值得认真总结。薄一波曾指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始于毛,成于邓”。本题提示考生,本课程的分析题往往具有历史性、综合性、现实性的特点,需要融会贯 通,灵活应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7.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 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子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 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答案要点】


(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 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 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5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 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 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 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 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5分)


【解析】(1)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相关内容的综合理解 和记忆。(2)本题通过《人民日报》报道的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一位农民的心里话,叙述党和政府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方针政策所引起的巨大变化,考 查考生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途径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试题的问题比较明确,第一问包括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 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考生可根据所掌握知识充分回答。第二问,要求回答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主要途径,参考答案讲两方面:一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二是走中国特色的农 业现代化道路,只要回答问题时把握两个方面就能确保得高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 农”问题,从2004到2007年连续发了四个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 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除重大方针政策外,有很多具体措施,故考生只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发挥,也能增加得分。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I:


材料1


2007年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家宝总理应邀于4月中 旬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两国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确认双方将继续遵循《中 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的各项原则,努力构筑“基于共同 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温总理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日本的谚语“尽管风在 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引起日本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共鸣。


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为中国军舰“深圳”号访日举行的招待会上致词说,实现两国军舰 互访,必将促进两国防务领域的深入交流,进一步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推进双方战略互 惠关系向前发展。


材料2


(摘自人民日报、新华网)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就职后明确表示,他作为首相不会去参拜靖国神社。他在就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致温家宝的贺信中说:日中两国在地理上是无法迁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论今后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日中关系对两国而言乃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却是不会改变的。我 愿意致力于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曾480余次访华的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绅一郎认为,发展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除了要“政治、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之外,还应特别注重扩大日中民间交流,这样才能夯实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


材料3


(摘自人民日报、东方早报)


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9月,日中双边贸易额为171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1%。 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86.3亿美元,增长17.8%,日本自中国进口929.0亿美元,增长7.7%,日本贸易逆差142.7亿美元,减少26.7%。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 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摘自商务部网国别数据)


(2)分析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会移动”形容中日关系的寓意。


【答案要点】


(1)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原则:增进互信,信守承诺;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共同发展;面向未来,加强交流;密切磋商,应对挑战。


(2)温家宝总理用“尽管风在呼啸,山却不能移动”说明,中日关系在历史上虽然历经艰难曲折,甚至遭受过严重挫折,在今天,也还存在着诸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和东海权益等问题,但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因为中日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维护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双方能够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妥善解决好双方存在的问题,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基础就是不可动摇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未来就是光明的。


【解析】(1)本题考查《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第4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 治中日本外交政策和第8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中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应 用。实际上是考查国家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4月中旬访问日本的成果以及中日关系目前存在的 问题和发展前景。而这些内容教材中没有详细表述,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是形势与政策的内容。


(2)本题通过温家宝访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及日中协会理事长关于中日关系的态度和中 日经贸发展数据的三个材料来考查温家宝访日的成果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原则以及中日 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3)中日关系是近几年中外关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日 关系的发展是以中日三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的。1945-1972年,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从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1972-1998年,中日发表了 关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政治文件:《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中日和平友好条 约》(1978年),《中日联合宣言》(1998年)。这三个文件构成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对中日关系友好发展起到明确的指导意义。但是,日本在表面上对中国友好的同时,却在历 史,台湾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不断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小泉上台以来,更是变本加厉。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等,这些行径都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得两国呈 现“经热政冷”的局面。2006年9月安倍晋三上台,10月份就开始访华,这一举动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僵局,这次访华也被称为“破冰之旅”。而本题考查的则是温家宝继安倍访华后于2007年4月访日的内容。而这次访日又被称为“融冰之旅”。在这次访问中,双方确认了中 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也就是所考查的第1问的答案。第2问从温家宝总理的比喻中我们可 以看出,前面一句是形容不好的方面,指的是中日关系发展存在的问题,而后一句则是指好 的方面,也就是指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提出就可以获悉中 日两国人民友好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所以我们要秉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 妥善处理中日关系。


选做题Ⅱ


材料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 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 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材料2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和。……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 的主要威胁。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 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 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 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 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 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 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 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答案要点】


(1)自然环境是包括气候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是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和复杂的生态系统,而气候因素在这一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尤为显著。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 态平衡、防止气候进一步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紧迫任务。


(2)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造成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等发展中 国家是错误的。“中国气候威胁论”不符合事实,有失公允,其实质是要遏制中国发展。中国正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问题,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提出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解析】(1)在2007年召开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气候问题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这就证明,气候问题是2007年国际社会最重要的热点问题之一。本题考查国际热点问题--气候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提及的“中国威胁论”三门课 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2)本题通过全球气候问题的两个文件的生效以及全球变暖趋势 的三个材料叙述全球气候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考查气候问题所反映的问题以及中国对于 气候问题的立场和战略选择。(3)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全球气候逐渐变 暖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就全球气候问题进行综合治理,1992年,各国政府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各国又通过了《京都议会书》,这两个文件是全球气候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全世界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使得这一问题一直是考研政治的重 点考试点。同样在2007年,气候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几次会议都对其作出了表 述。本题的问题比较明确。第一问主要考查气候问题与哲学原理的结合,考查气候问题所反映 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只要掌握哲学原理第5章关于地理环境在社会形成和发展 中的作用原理即可作答。第2问有两个问题:首先是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其次是中国应 对气候问题的战略选择。胡锦涛主席在2007年6月召开的八国集团会议和2007年9月召开的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上对气候问题都有明确的主张与对策。在八国集团会议上,胡锦涛指出,气候变 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 框架下解决。只有各方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胡锦涛针对气候问题提出四点建 议:第一,坚持合作应对。第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坚持公约主导地位。第四,坚持科技创新。这一问题在任汝芬教授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2章关于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本题引用宋代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蕴涵哲理的诗句进行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有四 点,诗句表达的动与静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故直接选择B就可以。A是不符合题意要求的 正确观点,C、D是错误观点。


2.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 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 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 对人是否有利


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3章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中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 意区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包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可能性、好和 坏的两种可能性;本题引用《孟子》中孟子同齐宣王对话中的一段话,引文不全,引语之前齐 宣王问孟子:“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即不肯去做与不能做到在外表上有什么区别? 孟子回答:如果说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即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做不到,这真是不能。 要是说替老年人折取树枝,对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去做,不是做不到。显然这段话,前 者说的是不可能性,后者说的是可能而又不去做。试题主要考查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同 时又把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作为干扰项。本题所问是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区别,这是客 观存在,与A主观努力、B对人利害无关,加以排除。D是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依 据,C才是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依据的区别。


3.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  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7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状况作为人 类历史划分的依据。四个备选项列举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划分的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生产力形 态、人的发展等四个依据;由于在教学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以人为本就包含了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此题很容易答对。


4.   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 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 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 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A.  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  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  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5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中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 理的理解和运用。意识形态的相独立性原理认为意识形态在反映或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 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或功能,主要表现有:同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的同步性、历史继承 性、相互作用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性。本题运用列宁的一段名言,说明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不 同,问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同一阶级社会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现了意识形态同社 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故正确选项应当是B;A是错误观点,C、D是不符合题意要 求的正确观点,都不能选。


5. 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  商品的等价物 D.  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 点,相对比较简单。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价 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B。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的干扰性比较强。在 市场交换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并不是货币的本质。


6. 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争夺的是


A.  形成级差地租I的超额利润 B.  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C.  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 D.  形成垄断地租的超额利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章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测试考生对级差地租两 种基本形态的理解和掌握。具体是考查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形成级差地租II的超额利润 的争夺。相对而言,比较难、比较偏。市场上流行的包括教育部社科司编写的《2007年政治理 论考试大纲解析》在内的政治资料中都没有这一内容。在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II是在同 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由追加投资所 产生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II的实体。但这种超额利润是否转化为和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超 额利润,要取决于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一般情况是,在租约有效期内全部归 农业资本家所有,在缔订新租约时部分或全部归土地所有者所有。所以,为争夺对土地追加投 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总是力图延长租期,而土地所有者则不愿土地租期太长。因 此,正确答案是B。在我们国家,之所以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就是为了鼓励农民增加对土 地的投入,实现对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增加粮食生产。


7.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  商业资本 B.  借贷资本 C.  产业资本 D.  流通资本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章借贷资本和利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偏。这一考 点2000年以多选题形式考过一次。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 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第二,借贷资本是 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 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G-G′。因此,正确答案是B。


8.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 党的二大 B. 遵义会议


C.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 党的七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毛概第一章关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 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本课程的一条主线。1938年,毛 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 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故选C项。本题提示考生,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有关知识也会成为考试的内容


9.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  兵民是胜利之本


C.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毛概中第三章关于武装斗争的问题。本知识点曾在1993年考研政治试 题中考过。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为总结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 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一著名论断。本题提示考生,对已考试题要重视,并非考过了就不会考。一般而言,对选 择题而言,近两、三年之内考过的题目再考概率较小,但之前的已考试题可重复考,也可换 种形式考。


10.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 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


A.  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  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  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  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毛概中第五章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一般而言,工人阶级与 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在我国,它是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在 社会主义学说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毛泽东也指出,不同性质的矛盾相互之间也会发生变 化。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原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也会变为敌我矛 盾。故选A。本题如果采取正选法没有把握,可采用排除法。由于敌我矛盾属对抗性矛盾,人 民内部矛盾属非对抗性矛盾,B、C两项观点均不成立,可排除。D项也明显可排除,因为不 可能说如果处理不当由人民内部矛盾会变成人民内部矛盾,逻辑上都不通。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2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解和记 忆。试题的正确观点出自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他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重述了这 一观点。凡是讲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或归宿,肯定就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 以,正确选项是D,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要求。


12. 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 C.  诚实守信 D.  爱国主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9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的记忆与理解。试题的观点最早出自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 报告,江泽民指出:“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教育”。2002年5月,江泽民《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认真贯彻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 信为重点”。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13.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首要的人权是


A.  参政权、议政权 B.  自由权、平等权


C.  生存权、发展权 D.  选举权、被选举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今年新增考试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本题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作 为中央正式文件的提出,出自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关于人权问 题,邓小平、江泽民都有相关论述。邓小平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江泽民指出:“充分实现和享受人权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各国政府的神圣职责。”“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2005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 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并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 首要人权。”本题显然出自这一文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今年的新增考试点,是师生重视的一个问题。


1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根本任务 B.  根本原则 C.  本质属性 D.  基本要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有关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关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的记忆。本题出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顺选法)即可。


15.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的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 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形式与政策中有关中央最高领导人讲话中的观点。选项中的正确观点 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已有的观点。此题实际上是对2006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一试题的重复。对本题采用正选法即 可做对。


16.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这表明


A.  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  “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  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形势与政策”中中外关系的试题。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政府决定在2006 年、2007年互办国家年,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做此题要采用我们教给大家答选择 题三个方法即顺选法、排谬法、比较法的同时使用。中俄从1996年开始建立战略协作伙伴以 来,两国各方面的关系都不断深入发展。A、B、C都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观点,加以排除, 只有D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题2分,共34分。


17.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 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  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  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  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  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2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中关于意识的本质的理解 和运用,同时也考查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题关于龙的形象的引语出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关于龙有九似或九像的描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龙作为自己

的民族形象。在中国民间,龙是吉祥、繁荣、欢乐的象征。2006年12月,在某互联网上进行了 一场要不要以龙作为中华民族形象的辩论,绝大多数网友坚决反对甚至谴责企图取消龙作为中 华民族形象的动议。此题引导考生关心时事的同时,还能以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龙的观念所体现 的哲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在 实践基础上,人脑反映客观存在或客观事物既有正确的反映,又有错误的反映;既有对事物现 象的反映(感性认识),又有对事物本质的反映(理性认识);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 统一。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而已。”懂得了这些观点就可得出:A选项是正确的,几乎是马克思的原话;B选项是错误观 点,因为对现实的模仿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观念;C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因为虚幻的观念就 是不真实的观念,结合本题,龙的形象属于事物的现象,因此龙的观念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选项体现意识内容源于客观事物,是正确观点和选项。


18. 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 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 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 启示是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  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中关于普遍联系观点、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综 合理解和运用。本题通过果农对待喜鹊的正确态度的事例来说明一系列的哲理,考查考生运用 哲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A选项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观点;B选项体现人们可以认识 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选项属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经常和必要条件的观点,是正确 选项;C选项是错误观点,因为只有人能利用自然界,而自然界是不能利用人的。


19.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 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 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 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  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  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  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  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原理第3章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本题通过体育比赛中记录不断被打破的事例来考查考生对事物发展过程性观点的掌握。恩格斯 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 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前进的发展”。“辩 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 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 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 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本题四个选项全部体现了恩格斯关于事物发展过程性的观点。 AB选项是在讲党的思想路线时常提到的观点。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  具体的、现实的人 B.  广大的人民群众


C.  作为个体的个人 D.  社会全体成员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本题结合科学发展观 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论断,考查人民群众这一概念在我国现实社会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 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社会成员的总和,与“敌人”相对应。人民群众是个 历史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内容是变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讲 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非现实的人,人民群众不是直接指单个的人而是指人的 总和与群体,故A、B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对于D选项容易产生争论,因为一般的哲学教 材都讲人民群众是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为什么说在今天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全体 成员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读本》中写道:“以人为本的人,是 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 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另外,2005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在中国,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范围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 的人。”显然,试题所讲的社会全体成员是不包括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故D选项属正确选项。

21. 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A.  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  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  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  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第三章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两个知识 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生产价格出现以后,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把作为商品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叫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以价值或生产价格为基础,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BD。


22. 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  提高剩余价值率 B.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  节省不变成本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政经第三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 常考点,相对比较简单。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 程度。一般的教材认为,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 周转速度、不变资本节省。关于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问题,命题的意思是资本周转速 度加快,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提高年利润率,但不提高利润率,故答案是AD。


23.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


A.  土地市场 B. 商品市场 C.  资本市场 D.  劳动力市场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第六章完善市场体系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社 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有机整体。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 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包括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技术市场等。因 此,正确答案是ACD。


24. G-W-G′是


A.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  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  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  资本总公式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章资本流通公式和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和第四章产业资本循环经 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这两个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资本总公 式的形式是:G-W-G′。 产业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 一。其中,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G-W-G′。因此,正确答案是AD。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A.  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B.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毛概第三章有关统一战线的知识点。本题要了解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本知识点为2006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在国民革命时期,建 立的统一战线为“联合战线”,又称“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战线时期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称“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各个时期的合作成分各不相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有两次,即A、C项,又称两次国共合作。


26. 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学 风问题主要是指


A.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



B.  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


C.  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D.  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毛概第七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知识点。所谓学风问题,实质上就是 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问题,落实到工作上就是工作态度问题。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明确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 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故应选BCD。 至于A项,显然是干扰项,完全可以排除。


27.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几个方面的监督,具体包括


A.  党内的监督 B.  人民群众的监督


C.  海外人士的监督 D.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在中共八 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执政党(共产党)必须接受监督,这种监督来自三个方 面,即ABD三项的内容。


28.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7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在当前的政策取向内容的记忆。本题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促进共同富裕。”吴邦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纲领性文件》一文中说:“目前,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较多,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突出,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全会决定针对收入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强调了改革收入制度的政策取向。”上述引文就是现行分配制度 在当前的政策取向。本题要得到正确回答需要学习中央文件,掌握党中央有关重大热点问题的 新观点。


29.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  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  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


D.  依法治国的最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8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关于依法治国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本题所述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出自 中共十五大报告。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 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 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 保障。”命题组所命的这道题主要依据考试中心组编的教材所归纳的依法治国的三个要点,故只要记住这三个要点,此题就不难了。B选项属于依法治国的过程与形式,不属于要点的内容,故不选。


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新型农民,具体措施有


A.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B.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C.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D.  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战略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这个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本题内容出自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培养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的部分相关论述,如“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 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 事业”等。命题将这些内容结合成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回答此题,比较容易得出ABC 选项都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措施;而D选项讲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转移了就不再是农 民,也没有培养的内容,故不选。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中关于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内容的记忆。本题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2.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有利于


A.  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


B.  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C.  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D.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形势和政策”中关于国内重大时事的一个内容的理解:我国取消已 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本题出自2005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的评论员文章:《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写在农业税取消之时》。试题中所引用的同文章相同的话 有:“促进城乡税制的统一,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增 加农民收入”。试题中“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提高消费水平”为命题组增加的话。


33. 中非合作论坛是首脑外交的新形势。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和总理及非洲4国的总统和 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参加了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讲话;14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及44个国家 的88位部长参加了2003年第二届部长级会议;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吸引了非洲

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首脑外交对中非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  推动了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  增进了友谊,促进了贸易往来


C.  体现了平等观念


D.  开辟了“南南合作”的新路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中的年度间的国际重大时事,考查首脑外交对中非关 系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本题属于发挥题,其主要思想出自2006年11月6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登的 社论:共同开创中非友好合作新局面。文中论述了峰会的八个方面的意义。本题有相当的难 度,多数考生不会关注2006年11月1日之后的时事,因为按考试大纲规定不属于考查范围。A 选项比较难以理解,因为A的内容是属于首脑外交的一般的、普遍的意义,而并非是对中非关 系的意义。采取见好话就选的方法答此题。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 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 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 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 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 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 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 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 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 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 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案要点】


(1)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  缺乏直接经验;二是 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   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 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  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  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 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   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   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 发展的  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  是否正确最终要 由实践来检验。


35.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 不仅有公有制经济成分,也有国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有公 有制经济成分,也有私有制经济成分以及其他经济成分。但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 制度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时,有人以“八宝饭”为例做了形象比喻:八宝饭中的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糯米本 身并不就是八宝饭;八宝饭里还有其他成分,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没有 这些成分也不是八宝饭,但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同于八宝饭。只是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 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 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 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r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 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 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 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 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 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 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6.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减租又称二五减 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下表系1942年至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的数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地土地流向及农村阶级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简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意义。


(3)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主要任务。结合此表说明减租减息政策的局限性。


【答案要点】


(1)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 低;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量有所增加;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 有量明显增加。上述土地流向及各阶级、各阶层户数的增减.表明封建势力在削弱,农民的经 济生活冬件得到改善,农村阶级关系趋向缓和。


(2)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地主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 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爱国力量进行抗日的民族战争;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3)上表说明,封建势力虽然有所削弱,但封建的剥削关系仍然存在,少数地主仍然占 有较多的土地;广大农民,特别是贫雇农,占有的土地仍然较少,他们的经济地位并设有得到 根本改变。因此,减租减息政策是一项适用于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过渡性政策。要消 灭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

37. 材料1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 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 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 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 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 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 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 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 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 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 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 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为继,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 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的转变。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奄斗目标。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 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 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 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材料1




截止2005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2000亿桶,其中中东地区为7427亿桶,约占世 界总储量的62%。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的5个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 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位于波斯湾地区。中东地区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 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


材料2


二战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定,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其中仅阿 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而1980年9月发生的两伊战争,则整整打了8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更是牵动了整个世界。时至2003年3月, 美、英又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迅速占领了伊拉克。2006年7月,黎以之 间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至于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从未间断过,军事政变、内战和恐怖暗杀等 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在战后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区像中东那样经历如此长期和 频繁的战争与冲突。


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选做题l【答案要点】


(1)从地图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 地位。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围绕其外缘或深入其内陆,为中东地区与世界各 国和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从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通道、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波 斯湾进入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都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因此,在历史均发展过程中,各种 矛盾错综复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必然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场所。在冷战时期,中东一直 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的地区。冷战后,美国更是将夺取中东控制权视为其“世界新 秩序”的重要一环。


(2)中东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是西方国家经济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供应地,这 里的能源运输线是西方的“生命线”。因此,谁空制了这一地区,谁就掌控了世界经济的命 脉,进而左右国际关系的进程。


(3)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也是影响中东稳定和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

选做题II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时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 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 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 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 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讲话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 共同发展”。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和谐世界并不是无矛盾的世界。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 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我们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 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文明都是这个统一世界的 一部分,它们在竞争中共存;任何文明都不能离开世界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要以平等开 放的精神,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科学和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求同 存异,共同发展。


注:如果考生从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已的发展来 促进世界和平。它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 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一种和平、开放、合作、和谐 的发展,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道路,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中国始终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 对外关系,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和地 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因此,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集团构成威胁。相 反,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建设一个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变化的理解和确认。世界上没有 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 其他事物的历史,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在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 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 恒地存在。整个物质世界就是永恒发展变化着的世界。换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即“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据此分析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变化只是世界存在的状态,而不是世界的本质;B项和D项谈的是对变化 的理解,但是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这样将A、B、D三项排除,只有C项才是正确选项。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 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本质、主体在认识中的 作用的理解和把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对客 体的反映,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 程和结果,既有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更有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主体人是具有复杂结构和进行活 动的社会性的人,它在反映客体的过程中,必然会动用其内部结构的所有功能,对所反映对象 的内容进行选择、整理、改造、解释、猜想等等。因此,不仅能对客观对象进行直观的摹写, 而且能对客观对象作出抽象和概括的反映;不仅能反映事物现在的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 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构成人的认识。分析题干所阐述的事实:“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是说在认识活动 中主体人对客体的作用。将前后两句话合起来意思是说“人的认识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和过程”,所以本题选A。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 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把握。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是 认识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将认识发生的自然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 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 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育,并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 中的内化,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了人的认识能力;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获得了不同于生物遗传的社会遗传方式。所 以,任何认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题干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这句古人所总结概括的富 有哲理的话语,其深刻寓意是说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是执政者、领导者认识的真正来源和重 要基础。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就等于失去执政的根基,不但不能获得 正确的执政经验和认识,其政权也难以稳固。如果理解了古人这句话的意思,就会轻松地选出 正确选项D。即便考生没理解古语的含义,仅从温家宝总理引用此话的目的出发,也会顺理成章地选择D项。



4.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 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 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 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得首先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 点,所以本题选A。


5.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 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  80万,100% B.  40万,400% C.  40万,100% D.  80万,400%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的掌握。由题中条件可知:C=80万元, V=20万元,一年周转4次,那么,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V是80万元,由于m′=100%,则 年剩余价值量是80万元,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V=80万/20万=400%,因此,D是正确选项。


6.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  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  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  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业利润产生的直接原因的认识。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 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资本作为独立的资本形式也要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由于平 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商业利润率等于平均利润率,商业利润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等量资本 投入不同部门得到不等的利润量,必然引起部门之间的竞争。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 间的竞争,使各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资本家按平均利润率所取 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因此,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 原因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C、D是具体途径而非直接原因。


7.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  股份制 B.  股份 C.  合伙制 D.  公司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本题中A、B这两种形式属于公司制,合伙制属自然人企业。因此,正确选项是D。


8.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 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  主观主义的学风 B.  宗派主义的党风


C.  党八股的文风 D.  官僚主义的作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延安整风运动中心任务的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 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说:“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 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 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 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有 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 厚腹中空。’”因此,备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9.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  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  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  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其关系的理解。在中国革命统 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联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 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缺了农民阶级;C多了民族资产阶 级;D是第二个联盟,属于次要的联盟。因此,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0.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统 治或半统治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扩大,其结果是


A.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C.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  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特点的理解。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在谈到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五个特点时说:“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11. 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B.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  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D.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分 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 益的关系。所以,C是正确选项。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 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 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  科技创新 B.  制度创新 C.  文化创新 D.  理论创新


【答案】 D


【解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 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D是正确选项。


13.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  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  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的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并不是目的和手段、基础和目标、内容 和形式的关系。因此,D是正确选项。


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A.  10%左右 B.  20%左右 C.  30%左右 D.  40%左右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  800元 B.  1200元 C.  1600元 D.  2000元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6. 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 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  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B.  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  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


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7.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  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的理解和确认。人对物 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 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 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这三个环节 构成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B、C、D三个选项的内 容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是正确选项。A项明显是干扰项,排除掉。  


18.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 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  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  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的 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 动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人类社会的发展 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社会发展过程是自觉的,而自然界演变过程是自发实现 的;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即决定性,但“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 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因此,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 体的自觉选择;由于在历史进程中主体具有自觉选择性,因此,社会运动中会出现跳跃性发 展,即一个民族可以跨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先进的社会形态。但这种跨越是有条 件的,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超越的,“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题干的内容是马克思 在谈到东方时的经典论述,它所包含的思想恰好是A、C、D三项的内容,所以是正确选项。 这是一道定向性极强的选择题,题干的内容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这就意味着,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要是正确表述社会发展规律的,都是正确选项。


19. 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 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  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  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  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化和文明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 化和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化和文 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即“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 明”。但是,文化和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 展水平也就越高,“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考生选择本题的前提,必须对 文明和文化的内涵有所掌握,紧紧抓住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成果,而文明是人类活动的 积极成果这一前提,这样就会顺理成章地选出BCD三个正确选项。  


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 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  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  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  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 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 献。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 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既包括客观因素,又包括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 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和贡献,对社会、对他人付出的 过程、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但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绝不是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的, 而恰恰是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基础的。这样排除A和D项两个错误的选项,B和C项才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选项。

21.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  资本循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周转 D.  资本集中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的掌握。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 本增大的形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个别资本运动的两种形式。所以,BD是正确选项。


22.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  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掌握。根据列宁的分析,垄断资本主 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金 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以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等五个方 面。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但是,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并存。因为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灭资 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消灭商品生产,因而也不可能消灭竞争。而且由于垄断的统治,竞争反而 更加激烈。所以,ABC是正确选项。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  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  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劳动存在的,它要求把耗费在商品的个别劳动 时间还原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形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交换。因此,按劳分配所指的“劳” 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更不是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按劳 分配中的劳动量也不是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来计量,而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 量标准的,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 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因而其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所以,AD是正确选项。


24.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产业政策 D.  收入政策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掌握。题中A、B、C、D都是我国宏观经济 调控的政策。


25.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 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主要代表著作的掌握。题干所说的土地革 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指1935—1945年的历史,备选项C是1940年写的,D是1945年写 的,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而备选项A和B都是1930年写的,不符合题干要求,不 是本题正确答案。


26. 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  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  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  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  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1948年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理解。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 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主要和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我们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 所有制度。土地改革的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较一般贫 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高的土地量。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的要求,为本题正确答 案。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对地 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因此,备选项C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理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 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 治,结束了中国一百年来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开始进 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只 是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并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直到1956年社 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备选项C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 答案。


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的问题和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和D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29.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  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  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答案】 BC


【解析】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 源配置的方式和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A、D的观点是错误的。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  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的掌握。A、C、D三项是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B项中“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这种方式是错误的。

3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  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两个知识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原因。A、B是“在现代 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原因。C、D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原因。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


32.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他提出


A.  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  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  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33. 主要在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禽流感于2005年10月扩散到欧洲、中国、中东 及美洲等地。一直被认为是传染病“拒入”地带的俄罗斯、乌克兰、克罗地亚、希腊、瑞典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世界各国都感到了危机。这一事件表明


A.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B.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直接导致了这一全球问题


C.  协商对话和携手合作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理性选择


D.  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4.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 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 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 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 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 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 例说明之。(6分)


【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 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 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 它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 判断失误。(4分)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 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 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的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


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真理的具体性、矛盾分析法即对立统一规律相关内容的综合理解和 掌握。本题就唐僧和老兵寻找石兽这一事实,要求考生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非常 直截了当,只要考生清楚具体真理的含义,就可以轻松拿下4分。由于第二个问题拐了一个小弯,用的是“辩证的思考”,而没有清楚说明用辩证法的思考方法。这样,头脑不太灵活的考 生就有可能往认识论中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方向思考答案,因此而丢掉一些分。也有的考生会是 由于一时紧张举不出恰当的例子而丢分。回答这种类型的题最忌讳的是思路太复杂。最近几年 大型分析题都比较简单、直白,所选用的原理也是最基础的知识点,怎么问就直接怎么答。相 反,如果思路太深刻,思考的理论观点过于复杂,往往更会影响成绩。


35. 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 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 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 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 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 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 事件”有何本质区别?(3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3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4分)


【答案要点】


(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 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3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人们过多、过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业 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大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2分)这个案例 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1分)


(3)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 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制 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奶农和企业 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其 改进生产技术。(4分)


注:如果考生提出的措施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价值规律”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 干预”这几个知识点。答好本题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质区别在于: 第一,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属于制度性问题。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而引发的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 它产生于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其背后反映 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二,我国发生的一些“倒奶事件”属于体制、机制问题。其并非是全社会性的生产过 剩,而是生产奶和乳制品一拥而上,乳制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不愿意购买导致的,是由于企 业盲目竞争导致的市场秩序混乱而形成的,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资料说明的经济规律是: 第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二,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


(3)当地政府要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应该做到: 第一,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 第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36. 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 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 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 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 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5分)


【答案要点】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 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在一定程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 利益。( 5分)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 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 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原因的理解。民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两面性:第一,民族资产阶级 一方面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另一方面 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干出许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第二,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有 利于国计民生;另一方面不利于国计民生。正因为有好的一面,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还要自 觉地忍受资本家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以局部的暂时利益,服从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正因为 有不好的一面,1953年后要对私人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7.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 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 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 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 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5分)


【答案要点】


(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 2 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 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 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3分)


注:如果考生就社会保障内容的某一两点深入展开分析,可酌情给分。


(2)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 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2分)公平正义就是要妥 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 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 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 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保障体系”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 间的关系。答好本题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1)指出社会保障、以人为本的内容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2)指出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公平正义的内涵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一道 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2005年×月×日下午,××大学学生王文、李波、张彬在自习室相遇。 王文:哎,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胡锦涛主席去北美访问,随行的居然有70多家象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大腕”。上次加拿大总理访华,来了277家企业,360多人。领导人出访带这么多企业代表干什么?


李波:这有什么新鲜!当年克林顿一上台不就宣布在世界上推销美国产品是他的责任吗? 韩国更绝,居然要求所有的外交官都要成为韩国商品的推销员。


张彬:所以啊,EADS`的老总跟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拿了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包括23架空中客车,还有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安保系统。


李波:施罗德有什么办法?国内经济不景气,他可以用这些订单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海外营销能力的嘛。现在领导人出访可不能只谈友谊,经济合作程度是考查领导人出访成果的一个主 要指标。


王文:难怪欧盟不顾美国反对,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看来也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张彬: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要保护本国利益,又不能损害别国利益,难啊。看来各国外交都得为经济“打工”。 李波:有位外交官不是说,50年前,如果大使讲经济会被认为是笑柄,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冷战期间,国与国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靠什么?还不是靠经济与技术!


王文:看来,世界真的变了!


注1:指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4分)


(2)为什么“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6分)


【答案要点】


(1)他们讨论的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领域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经济技术因素对 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 容。各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和 主要内容之一,外交不仅服务于政治,而且要为经济服务。(4分)。


(2)“现在的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正是反映了国际形势变化下外交工作的 新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深,通过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要维护本国经 济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外交关注的主要内容,大使不懂经济不行。(2分)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国家生存与安全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经济利益在国家利 益中的地位上升,为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成为各国外交面对的重要课 题。(2分)


冷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败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与 技术水平,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科技为先 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和“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这几 个知识点。答好本题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1)指出这一变化是指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个知识点。


(2)主要从“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 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这三个知识点来说明“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


选作题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能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4分)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答案要点】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 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


结构图所呈现的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承受,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消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 的消耗将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2分)


注:如果考生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


(2)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在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2分)


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互协调的关系,坚持资源开发和 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 人口、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相协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普遍联系的观点”、“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几个知识点。答好本题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


(1)答出“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内涵并用以分析“三重困境”。也可以作具体分析: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能源以及环境。三者 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经济增长和资源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经济增长是靠消耗资源为前提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物质资料来源。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起促进或延缓作用。资源 的分布不均、经济“难民”等都是在经济增长中出现的资源问题。


第二,经济增长和环境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环境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外部空间,经济增长又对环境进行着影响。环境污染、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等)、贫民窟的增 加等都是在经济增长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三,环境和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资源的消耗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原有环境,使得全球变暖、森林破坏等问题出现。(2)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这三个知识点来分析问题。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 系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明的,它是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该知识点也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最基础性知识点,必须予以基础性的掌握。以往的考研政治中曾多 次作为选择题考查到。


政治试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但近年来的选择题 的考查特点是一般不直接提出知识点发问,而是创设某些相关材料予以提问,2005年的几乎所 有选择题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强化理解运用能力考查的总体趋势。本题题干的主体 内容是“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说明的是农民通过掌握正确的思想和接受科学的理论指 导,可以获得物质财富;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它通过实践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等。选项A、D本身就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选项C 也不正确,因为精神不直接等同于物质,精神力量也不能代替物质力量。


2.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 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真理及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原理。题干所引用的科学 史上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类的认识及科学未来成果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人的认识的 绝对性和至上性;同时,它也表明了就个人而言,包括“杰出的老科学家”,其认识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非至上性。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揭示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 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 的”。答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所引名言的涵义。考生较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是简单地注意到 其中的“可能”与“不可能”等表面关键词,从而选择C。但考生只要认真地审题后,就不难 发现其真正的考点是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而且,选项A、B、C本身的观点 就是错误的。


3.   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列宁明确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认识和理论具有间接 的现实性,因为它是现实的反映并能转化为现实。但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作为人的客观 物质活动,现实地改变着世界的状况。只有通过实践这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的认识和 理论才能变成现实。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曾说:“我不喜欢别人称我为预言家、未来学家或预 测家。因为我反对这么做。我首选发明家。我始终相信预见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 来”。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的真正意思是主张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 化为现实。考生搞清楚这句话的涵义和理解“实践高于认识”的涵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选 项A、B是明显错误的。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但也可能超越、优先于实践,作为实践的指导 或先导。选项D也是错误的,类似的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4.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 标志着


A.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C.  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点涉及2004年的时事政治“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的完善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较低,基本属于常识题。上层建筑包 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宪法和法律的修正是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完善的内容,标 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值得指出的是,本题是典型的以时事政治为素材来考查基本理论和知识 点的题目类型。这种题目类型是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的一个命题趋势,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注 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查方向。这既给考生提出了注重时事政治复习的要求,也为我们在把 握出题方向和浓缩复习要点乃至猜中真题方面提供了借鉴。


5.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  实在的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观念上的货币 D.  现金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二章中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属于基 本知识考查,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 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 上的货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6.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 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 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A.  1000元 B.  2000元 C.  3000元 D.  4000元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这一知识点。 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由磨损程度决定的固定资本转移 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按其磨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 磨损。(1) 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这种磨损形成的原因有两个:①由于固定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越长,使用强度越大,有形磨损也就越大。②受自 然力的作用引起的,如金属因氧化被腐蚀,这种磨损无论固定资本使用与否都会发生。(2) 固 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造成这种磨损的原因也有两个:①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机器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②由于技术进 步,新技术的运用,出现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


根据本题提供的材料,“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 目前已使用2年。”显然,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4000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D。本题题干中“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这一提示表明: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精神磨损是1000元。


7.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 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知识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 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 上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以交换为前提,交换以等价为条件,收 入与投入相适应,因而必然产生多种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所以,D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 要条件。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 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 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  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点是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本题属于 基本的记忆型知识点,试题难度较低。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述了农村包 围城市和工农武装割据等理论。关于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毛泽东指出,其根本 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其两个客观条件是国民革命的 政治影响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其两个主观条件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 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该项知识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基础性重要知识点。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  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  消灭富农经济


C.  保存富农经济 D.  限制富农经济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关 于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成为考生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 容。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解 放战争时期,中共提出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限制到逐步 消灭”。


10.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答案】 A


【解析】  本题引文来自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为人民服 务》。本题考查考生对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少奇同志概括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以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原著内容作为素材出题是毛泽东思想概 论部分的重要命题特色。这就要求考生对毛泽东的代表性著作有一定的了解。就总体复习方法 而言,考生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史、论、著”三者的结合。

11.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的内容,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记忆,是对1996年文科试题的重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C.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  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内容,考查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解与运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 义精神,……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A.  经济实力的竞争 B.  人才的竞争


C.  军事实力的竞争 D.  政治实力的竞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的内 容,考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属于2005年大纲的一个新增考试点。此题的现实依据与背 景是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 话,明确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2003年12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 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 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 2003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 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


A.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B.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C.  “多予、少取、放活” D.  “统筹、协调、扶持”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 以色列议会于2004年10月26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定居点。这一计划称为


A.  双边行动计划 B.  单边行动计划


C.  “路线图”计划 D.  中东和平计划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


16.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 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客观性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其本身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 选项B排除。联系的普遍性说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 一个环节。联系的条件性说明联系是通过中介而实现的。选项A、C符合原理。信息是物质世 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重要中介,但它不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相反,我们可 以说,物质世界的固有联系是信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所以选项D排除。


本题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一种典型的命题方式,即以现代社会生活实例和最 新科技知识作为命题素材。这仍然体现了考研政治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注重考查考生理解 运用能力的总体趋势。考生们在较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审清素材,是不 难选出正确答案的。


17.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特征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上“三大规律”体现出层次递进的个别与一般、特 殊与普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这些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类改造社会 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和实现的、且必须予以遵循的规律。所以选项A、B、D符合要求。任何 规律,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绝不是人创造的,所以选项C排除。


18. 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  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  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  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三章中的“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资本主 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 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租种任何 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的那部分 超额利润。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C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19. 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


A.  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B.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C.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


D.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一知识点。党的十五大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 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而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它 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A是错误的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 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当然要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


20. 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


A.  道德为支撑 B.  行政为主导 C.  产权为基础 D.  法律为保障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六章中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ACD。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近年来考研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04年在这一知识点上出了一道辨析题。

21.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  无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地主大资产阶级 D.  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 A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构成状况的知识点。明确中国社 会阶级的构成,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在早年的文章《中国社会各 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 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及其各自的地位、性 质,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就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所集中表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于1941年11月6日发表的《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 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考生如果了解以上毛泽 东的该论断就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考生如果不熟悉该论断,但基本掌握了中国近代社会阶级 状况的知识点,也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2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  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


B.  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  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  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 基本知识点。本题主要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  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过程”。建设这项工程既存在有利条件,又面临着特殊困难。根据毛泽东的经典表述,其特殊困难就包括了选项ABCD的四个方面。


23.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  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中共八大及其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知识点。1956年9月 召开了中共八大,刘少奇所做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报告指 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 本上解决,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 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所以答案是B、D。选项A可直接排除,选项C是干扰项,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 系》中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 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如何处理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


24.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A.  体现时代性  B.  把握规律性 C.  富于创造性   D.  注重协调性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的内容, 涉及到的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 一知识点。这道题考的就是大纲的标题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 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5.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


A.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  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C.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  服务业全面发展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六章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知识点。工业化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和 升级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 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 产业格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2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B.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C.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D.  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内容,涉及到的 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大意义”这一知识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 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本知识点1999年考过一道论述题,其中答案就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这一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


A.  科学执政  B.  民主执政 C.  依法执政  D.  有效执政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2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 造活力


B.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C.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29. 从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朝核问题第一、二、三轮六方会谈均在北京举行,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主要有


A.  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途径,并得到广泛认同


B.  推动形成了六方会谈框架,现已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


C.  发挥了作为东道主的斡旋和调停作用,得到各方面的肯定


D.  促成了朝韩双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签订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30.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


A.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  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  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  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三、辨析题


31. 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 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 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


【答案要点】.


(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 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 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


(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 境界。


注:如考生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的基本原理、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原理。 考研政治试卷的辨析题,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记忆性掌握的基础上,突出了对于所学


原理和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即要求用相关原理说明、解释所给的事例和材料,使现 实的事例得到理论上的阐释。本题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材料采用了著名元代学者许衡 不摘道旁之梨的故事(河南焦作人,中国元代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学大师,他继承先秦孔 孟之道和宋代程朱理学的传统,一生按照儒家思想与原则做人行事。该故事取自《元史》列传 第四十五。2004年河南焦作召开的“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可视为该试题材料的思想理 论背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进行辨析。本题比较明显地采用了近年 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辨析题命题模式,即以某个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故事和事例作为材 料,要求用相关哲学原理进行说明解释。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代 表性的主观题命题模式还将在今后继续采用,所以考生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准备,了 解这种题型的出题模式和答题技巧。


做题时,首先要对问题有明确的判断,明确辨析题的“题眼”——即究竟需要辨明的主题 是什么,也就是搞清楚本题的“考点”究竟何在。本题在问题中已经明确启示了其“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从而为考生做题点明了方向。这较之于2004年 “扛 木头”的漫画题,明显降低了难度。(据统计,2004年的“扛木头”漫画题,由于没有给出相 关启示,许多考生没有把握到考点,只有约四分之一的考生准确地判断出本题与整体和部分关 系的原理有关。)


在确定了价值观的相关原理作为基本考点后,考生必须进一步明确有针对性的答题思路。 分析该材料,其显示的问题是“这道旁梨该不该摘?”,而其核心表达是“梨无主人,难道我 心中也无主人吗?”这就表明,其中心的思想和主题是事物(客体)的存在意义、价值取决于人

(主体)的价值选择。这就可以明确,该问题应该围绕价值观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来进行阐 释。“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人吗?”表明的是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和意 义是不同的;而主体对于客体可以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所以,“这道旁梨该不该摘?”就是 一个价值问题,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不同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考生们围绕以 上核心要点进行展开,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不难顺利地得到高分。


当然,对于同一个材料,应该允许做出多种理解和思考,这也应该是未来公共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提供标准答案要点时,考题组也设想到了其他情况。评分标准明确指出,“考生如果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所以, 考生如果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进行较好的阐述,也能得到分。(人的价值具有二 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 过程中得到实现的。人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应考虑到其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为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许衡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考生 们还是应该注意到,虽然允许相关的不同解答,但考试和参考答案还是有一个基本尺度的。所 以,考生回答问题时还是要在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框架内,并以全面覆盖主要考点为上选。


32.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答案要点】.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 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 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 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一知识点。回答本 题主要是要弄清楚“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 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之间的异同。回答时主要抓住三点:


(1)流动资本的定义及其两种存在形式。即:“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


(2)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共同点。即:价值周转方式是相同的。从价值周转方式看 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3)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不同点。即: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 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 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用于 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新价值来补偿。


因此,说“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 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是错误的。


33.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 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


【答案要点】.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 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五章中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和第 六章中的“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两个知识点。本题材料的出处是:2004年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的讲话。这篇讲话的题目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温 家宝总理指出:“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 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 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 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 不可任其发展。还要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 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 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 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 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 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与 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 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回答本题主要是:(1)要阐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的要求。上述两点说明 稳定与发展并非两难选择,只要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3)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指出“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是错误的。

四、分析题


34.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 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 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 内容,还有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中“度”的观点。所用材料出自《光明日报》2004年7月5日关 于中国科技馆的“科学发展观”专题展览的报道。


本题的设计比较富于新意,但是考点比较清晰。考生从材料中的“环境”、“人类”、“自然界”等关键词中就可以大致把握到本题主要是考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理。这个原 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且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也涉及到,具有所谓的跨学科性,因而是考生们复习时必须注意 过关的知识内容。而且,关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问题是越来越突出的国际国 内社会、科技的热点问题。所以,其重要性就自不待言了。本题考查的知识主题,既体现了 学科重点,又回应了社会热点问题,兼具理论性和时代性。其作为大题考到,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问题(1)材料中提到的精巧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即 一方面主体的实践活动改造了客体,使客体发生了符合主体需要的改变;另一方面客体反作用 于主体,主体的状况受到客体的影响。确切地说,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的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界,同时自然界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把人类实践所施加的正负影响都反作用给人类。所以,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 现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


问题(2)引用的说法“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出自恩格斯的名作《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本意正如 答案所指出的,是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否则将遭到自然界的 报复。考生要避免的是对这句话作简单的字面理解,从而得出这句话是错误的结论。这样就陷 入了误区。如果考生不了解这句恩格斯的名言,也须认真从题意和上下文进行理解。从“我们不要过分陶醉”等字词,我们不难看出这句话的真实用意。


问题(3)考查的“度”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部分经常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用“度”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非常契合考查要求的。“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应该是出自圣雄甘地的名言。考生在回答时要凸现“适度”原则,说明自然界承载能力及其资源的有限性,主张人类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的合理性和适度性,这样就合乎试题答案要求了。如果考生还提到了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也可以得分。


3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 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 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多对应的就业数量变 化的百分值。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 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2)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


(1)从表中数据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保持较高速度的情况下,却没有拉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体制转型深化,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增加;产业结构 调整升级,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提高,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创造 的就业机会被人口增长部分抵消,劳动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新增劳动力对就业形成很大的压力。


(2)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解决好就业问题的措施主要有:确立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并重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通过促进 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又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鼓励人们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 继续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就业 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逐步建立城乡统筹、规范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注:如果考生回答的措施虽然没有在参考答案之内,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是涉及到“政经”和“邓三”这两个学科的双重考点,也是我国当前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是考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的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 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 要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 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把握宏观调控目 标的内涵和要求。增加就业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门路,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 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就业 是民生之本,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大的精力做好就 业和再就业工作。


本题的考查内容似乎相对比较偏,但提出的问题却比较简单,就是“原因”和“措施”这 两个问题,也比较容易回答。本题题目中所给出的材料对实际做题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表中数据“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揭示出 来的问题已经在问题(1)中被说明了,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 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所以,做题时直接根据平时学的知识作答就可以了。

36.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 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 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请依据这一观点分析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


(1)第一种观点视资产阶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和阶级基础,夸大资产阶级的力量和 作用,忽视无产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的革命主力军地位,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放弃无 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第二种观点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无视民族资产阶级有参加民主革命的可能性,在指导革命实践过程中容易排斥和打击民族资产阶级,犯“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 的错误。


注:如果考生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可适当给分。


(2)因为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中国革命的性质 不会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由于主要的革命者是以工 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无产阶级 是革命的领导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又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如果考生不加分析,直接得出结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分不应超过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革命动力、革命对象等问题。该问 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一个基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往曾多次从各个方面考到,而本次 考试则进行了综合性的全面考查。该知识内容具有基础重要性,并且可以从各个角度、层面, 采用各种材料出题,所以仍然值得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


问题(1)考查的是中共与资产阶级关系的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 官僚资产阶级。前者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动力,须争取它作为革命的力量;而后者则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在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问题上,党的历史上曾有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 义错误和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关门主义错误。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共领导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从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来的。考生在看到“错误倾向” 的问题时,首先就可以从最熟悉的“左”与右的错误倾向方面去思考,这样也容易找到解题 的路向。


毛泽东在1948年3月1日的《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文中明确指出:“决定革 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我们今天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我们今天同敌人作斗争的主要力量是占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一切从事体力劳动和脑 力劳动的人民。这就决定了我们现阶段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而不同于十 月革命那样的社会主义革命。”考生应该从革命对象、主要敌人的方面分析出中国革命首先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再进而从革命的领导力量方面分析出中国革命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 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可见,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围绕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原理而展开的关于中国 革命性质、动力、对象、领导者的问题,始终应是考生复习的基础性知识点;而其中关于中国 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应对之采取的态度、政策问题,可以从许多角度出题,也应是 考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应该始终明确,不管材料如何设计,试题如何提问,只要考生理 解与掌握好了基本的原理和知识点,就把握了解题和得分的关键。

37.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 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2004年11月下旬,由于反对派质疑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乌克兰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政治危机。莫斯科最难以容忍西方打着民主的旗号插手独联体国家的选举。格鲁吉亚已 经是前车之鉴,如果“玫瑰革命”在乌克兰再度得手,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可能会冲击其他独联 体国家。如此一来,俄罗斯苦苦经营的独联体战略空间将不复存在。乌克兰大选危机发生 后,欧盟采取了与俄罗斯的支持态度完全相反的立场,立即以十分坚定强硬的态度对大选结果 表示反对。同欧盟以往处理热点问题时常常表现出的犹豫不决,议而难决的情景不同,欧 盟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却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欧盟自今年5月扩大至25国后,乌克兰成 为欧盟的直接邻国。


材料2


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10日


北约是在1949年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冷战结束后,北约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于1999 年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3国加入该组织。今年3月2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从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7国领导人手中接过入约批准 书,布什还会见了他们,这标志着北约由19国扩展到26国,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纵向防线被打 通,其东部边界向前推进了1000多公里。


摘自《当代世界》2004年第5期


请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俄欧、俄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


【答案要点】


(1)乌克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北接白俄罗斯,西与波兰、斯洛伐克毗邻,西南与匈牙 利、罗马尼亚等相接,南隔黑海与保加利亚、土耳其等相望。它处于欧洲和独联体的地理交叉 点上,介于东方的俄罗斯、西方的北约和欧盟之间,这一地区的形势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着整 个欧洲地区的力量对比。


(2)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而言,在欧盟扩大到25国后,乌克兰已成为其 邻国,欧盟不愿看到乌克兰局面出现混乱,给欧盟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同时,乌克兰是欧盟 要拓展的重要经济战略生存空间,以此推动其经济一体化进程。欧盟现已成为乌克兰的最大贸 易伙伴,因此,欧盟和俄罗斯的经济战略生存空间在乌克兰发生了冲撞。


(3)从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利益冲突而言,乌克兰是俄罗斯传统利益范围,它们之间有数百年的历史渊源和血肉相接的人文因素,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重要贸易伙伴和 原料通道,它还是阻止北约东扩的屏障。俄罗斯不能容忍北约的东扩不止,第四次扩大以来, 北约东扩直接触及到了俄罗斯的政治安全利益,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空间已大大缩减,特别是北 约的疆域首次与俄罗斯接壤,使俄失去了传统的安全屏障。


注:要求考生能根据地图和材料概要叙述乌克兰的地理位置特点,指出乌克兰介于东方的 俄罗斯和西方的欧盟、北约之间,后面两层意义的问题核心是分析欧盟扩大经济战略生存空间 与俄罗斯传统利益生存空间发生的冲突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传统安全屏 障而导致的利益冲突。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七章“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 家”中的知识点。主要考查的是“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独联体及东欧 国家的对外政策”、“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几个知识点。本题也是“形势与政策” 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时政”背景是2004年发生的“欧盟扩大”、“北约东扩”以及“乌克 兰大选危机”等事件。


本题所给出的问题“请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俄欧、俄美之间 的战略利益冲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问题。即:(1)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2) 分析俄欧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3)分析俄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


在回答问题(1)时要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来看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地位,要透 过材料2特别指出“这一地区的形势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着整个欧洲地区的力量对比”。


问题(2):俄欧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主要是经济战略利益冲突。一定要抓住“欧盟和俄 罗斯的经济战略生存空间在乌克兰发生了冲撞”这一点进行分析。问题(3):俄美之间的战略 利益冲突主要是政治安全利益冲突。一定要抓住“北约东扩直接触及到了俄罗斯的政治安全利 益”,“使俄失去了传统的安全屏障”这一点进行分析。

选做题Ⅱ:


材料1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截至2003年底)  




材料2


我国石油的总资源量约为940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约是160亿吨。50多年来,仅找到60亿 吨可采储量,这就是说至少还有100亿吨左右的储量亟待我们进一步勘探发现。……有资料显 示,我国的石油日消费量已达约548万桶,仅次于美国。……我国石油储备的情况是:长输管储存量为2~5天,铁路运输储量为7~15天,水路运输储量为15~25天,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 综合储量为21.6天。以上均为生产性储备,没有战略储备。(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 可供90天需求的石油储备,发达国家一般有120~200天的战略储备。)下表是我国石油长期供 需平衡状况。




根据《石油与国家安全》和《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整理


(1)结合材料1,简要分析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


(2)结合材料1、2,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答案要点】


(1)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分布呈现不均衡特点,储存量最多的地区分别是中东、 拉美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都属于发展中地区;从消费情况看,北美、西欧和亚太是石油资源 的主要进口区和消费区,而这些地区主要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资源的最大 供应地。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全球经济问题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2)我国的石油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合理、科学地勘探开发;消费增长速度快,对外依 赖程度将日益增强,而我国战略储备严重欠缺,能源安全体系不完善;同时,国际竞争激烈, 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还是很弱小。


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问题,主要对策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使用效 率,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善战略储备体系,应对国际油价风险,同时,坚 持“走出去”的方针,开展多元化能源外交,有效利用国际能源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 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解析】 本题涉及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邓三”这两个学科的双重考点,也是“形势与政策”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中的“人 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是2005年的一个新 增考点)和“邓三”第六章中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个考点。其“时政”背景是2004 年世界油价飚升,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题所给出的问题“(1)结合材料1,简要分析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实际上包含了两个问题,即:(1)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2)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要牢牢扣住材料1,通过分析材料1的表格,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出答案。 本题所给出的问题“(2)结合材料1、2,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也包含了两个问题,即:(1)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2) 面对严 峻的国际国内问题,解决的途径或主要对策是什么?问题(2) 中的第一个问题“我国可持续发 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结合材料2的文字和表格,基本可以得到解决。问题(2) 中的第二个 问题“解决的途径”。要求我们针对我国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来提出解决的途径,回答时一定 要针对上面列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 吃喝穿住  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 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生产在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 和作用的确认。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实践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社会生产实践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过程。根据这一基本理论分析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吃喝穿住”必须以生产实践为前提;“人的自觉意识活动”属于人的精神生活过程,也是由人的生产实践活动所制约的;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项也不是从来就有的,恰恰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形 成的。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


2.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 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 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的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 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此外,社会发展还 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过程。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 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 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题目中所讲的事实恰好反映了“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一基本观点。题中所给定的四个备选项,A项、B项、C项明显是不符合题义的错误选项,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  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考生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人的价值就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但又必须以社会、 他人即社会价值为前提,所以本题选择C项。


4.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  Ⅰ(V+M)=ⅡCB.  Ⅱ(V+M)=ⅠC


C.  Ⅰ(V+M)>ⅡCD.  Ⅱ(V+M)>Ⅰ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的掌握。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要注意,这里考的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因此,正确选项是C而不是A,B和D是干扰项。


5. 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 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  无限责任公司  B.  股份有限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  合伙制企业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企业组织形式的认识。合伙制企业属于自然人企业,本题中A、 B、C这三种形式属于公司制。显然无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公司要对公司承担连带无限责任, 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公司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但有限责任公司不需要 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因此,正确选项是B。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 C


【解析】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首要的就是土地问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土地所有制来残酷地压迫剥削农民,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中 国贫困落后的根源之一。因此,必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本题选C。


7.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早就开始了,而且是实践中的事,可人们长时间里并没 有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在北伐战争时称“国民革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称“苏维埃 运动”,一般都笼统地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39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东在这篇文 章中明确指出:“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正 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因此, 本题选B。


8.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 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 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 A


【解析】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中共中央七届 二中全会。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生活的重任。这种地位和权力的掌握使党将面临新的考验,这不仅指在全新的任务面前要排除万难去学会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指在进入繁华城市、执掌全国政 权、从事和平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不能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这也使党的干部增加了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因此,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不仅着重讨论和解决了怎样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问题,而且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的报告,强调务必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和防止破坏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本题选A。


9.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  新民主主义性质  B.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  半社会主义性质  D.  社会主义性


【答案】 C


【解析】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性质的改造步骤: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备选项C为本题正确答案。


10.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坚持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阶级性  D.  坚持与时俱进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的确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 C


【解析】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  12万元  B.  9万元  C.  8万元  D.  7万元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某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应该包括:(1)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2) 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3) 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三者相加应是8万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和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应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3. 2003年9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议案的欧盟国家是


A.  瑞典 B.  丹麦 C. 英国 D.  希腊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4. 2003年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取得了成功,两国签署了


A.《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B.《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C.《中印联合声明》


D.《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15. 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A.  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


B.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C.  中国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D.  欧盟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


16. 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  政治文明的进步B. 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  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D. 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  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知识选择题。涉及到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文明、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完善等原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考生选择本题,首先要将题干所讲述的事实即《城市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一事,圈定在“上层建筑的变化”范畴之内,以此为前提再逐一分析题中所给定的5个备选答案:这一《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正好反映了上层建筑中“政治文明的进步”,当然也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从根本上说是“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沿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思路,考生就会逻辑的选出A、B、C、D这几个正确选项。


17. 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 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  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  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  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  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 ABDE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知识选择题,涉及到对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本质等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掌握。本题实际上也涉及到了政 治经济学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一道不同学科的交叉、本学科的综合题,即典型的既综合又交叉 的类型题。这样命制选择题在考研命题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本题仍然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但考生回答此题的思路重点不能放在题干所讲述的事实上,而应从分析选项出发。题中给 出的5个备选项中,有3个选项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和“消费”这一对既对立又统一 的范畴,这就意味着,题干中所讲述的事实就是讲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问题。这样一限定,广告 中所说的“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首先寓意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矛盾着的双方 是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的辩证关系。因此,“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此外从历史 观上分析,生产和消费这一“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关 系,而这一生产关系在本质上反映的又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沿着这样一个思路也就不难选出正确选项A、B、D、E。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  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  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  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答案】 BD


【解析】 本题关键是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个关键词,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劳动存在的,它要求把耗费在商品中的个别劳动时间还原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形成的价值量在市场上交换。因此,按劳分配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更不是不 同形式的具体劳动,而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还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只是局部范围内的,按劳分配的“劳”是指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是以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作为计量标准的,而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19.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  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  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答案】 BCD


【解析】 本题是对平均利润学说的考查,要求考生熟知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及结果,并相应辨别生产价格、超额利润、资本有机构成等概念。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生产部门之间竞争 的结果。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也是不同的,于是必然引起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其主要方式就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部分之间发生转移,从而使各部门利润率水平趋于平均,这时候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 等于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其总量与各部门剩余价值总量相等,于是可以说,利润平均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家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故B、C、D三项正确。


马克思在考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时,是以每个部门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 前提的,实际上在各部门内部,总会有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一些企业,于是它们在获得平均利润的同时也会获得超额利润;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必 然结果,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故A、E为错误选项。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  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 DE


【解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第二,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此,备选项D、E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是王明“左”的错误;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的任务相同是错误的,因为这两个革命的任务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反对民族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要是 反对民族资产阶级;C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右的错误观点,因此备选项A、B、C都不符合 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1.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 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  投降主义 B.  经验主义 C.  教条主义


D.  冒险主义 E.  机会主义


【答案】 BC


【解析】 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我们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突出表现在照搬苏联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来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方面,结果使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因此,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而主观主义的学风有两种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打倒主观主义,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党性才会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革命才会胜利。因此,备选项B、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2.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 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  有理、有利、有节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E.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CD


【解析】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在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 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因此,备选项A、C、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 项B是抗战时期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E是正确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因此备选项B、E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3.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 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 AB


【解析】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 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毛泽东根据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富裕的实际状况的考查, 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因此备选项A、B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  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  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  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E.  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答案】 ABCDE


【解析】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其对国 际影响力的合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构成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ABCDE都是正确答案。


2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  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答案】 ABCDE


【解析】 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理论中,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1)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2)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3)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本题所述的五个“统一”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特点,A、 B、C、D、E都是正确答案。


26.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  科技含量高 B.  经济效益好 C.  资源消耗低


D.  产值增加快 E.  环境污染少


【答案】 ABCE


【解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题中A、B、C、E四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


27.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这一观点表明


A.  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  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  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答案】 BDE


【解析】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不 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其性质如何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这里强调的是“控股权”,可见A、C不是正确答案,B、D、E是正 确答案。


28.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


A.  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


B.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


C.  美国偏袒以色列


D.  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E.  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29. 2003年8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 步,其主要收获有


A. 确定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


B.  确认了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C.  原则赞同解决核问题采取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针,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


D. 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


E.  美朝双方初步达成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共识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C.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 法律制度


D. 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答案】 ABCDE


【解析】 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

三、辨析题


31.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终于落实到人了


【答案要点】


(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2分)


(2)人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也是一个整体,都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它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但漫画中所反映的这种工作方式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 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工作内部的 有机联系,必然事与愿违。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工作方式。(4分)


注:如考生把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融入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最多可给5分;如考生从分工合作等角度回答问题,而不违背本题的基本精神,可酌情给3分。


【解析】 本题属于哲学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2. 2002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答案要点】


(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 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4分)


(2)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 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2分)


注:若考生回答与上述“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回答出本题的基本含义,即可酌情 给3~5分。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第6章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及其相关内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既是市场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求。 因此,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等干预措施,从严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和充分发挥市场机 制的作用非旦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承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该辨析题是一个错误性命题。


3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 策。(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政策及两者的关联,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毛泽东针对中国社会性质与革命性 质,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故对它采取保护政策,并批 评了党内的“民粹主义”倾向。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则有两面性,即革命性与妥协性,故对之采 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而取决于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仅考查考生对民主革命 时期中共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政策的理解,更主要考查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本题的难点所在。

四、分析题


34.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 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


“不错。  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 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 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 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 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 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 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 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 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5分)


注:如考生回答第1个问题时谈到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可给1分;如考生回答第2个 问题时指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片面的,可给2分;如考生按自己的理解,较好地谈了理性和非理性对科学创新的意义和作用,第2个问题可给4分。


【解析】 本题属哲学第4章认识论内容,考查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因素的作用的灵 活运用。试题的依据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马克思、列宁对非理性因素重要性的重视。马克思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 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强调意志的作用。列宁提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是强调情感的作用。列宁又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 象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强调幻想的作用。


回答此题,首先要回答非理性因素的含义与作用,推及非理性因素对艺术活动的作用。其次回答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对科学创新的作用。再次发挥如何在科学创新中正确对待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35.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 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 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 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 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 E. 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 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4分)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 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 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 阶级地位。(3分)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 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第3章股份资本和股息这一知识点及其相关内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科技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性质日益提高条件下的一种调整措施。“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它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36.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农业在国民 农业劳动力占 城镇化 城镇居民人均 农民人均

经济中的比重 总就业的比重 比例 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

2000年 15.9% 50% 36.2% 6280元 2253元

2020年 11.5% 29% 56% 18000元 8000元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 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 任务。(5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 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 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4分)


注:回答第2个问题时,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 给分。


【解析】 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6章的内容,考查解决“三 农”问题观点的综合性的理解和运用。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强调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党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加之前三年都未考过有关“三农”问题的试题,今年考查“三农”问题是很合理很自然的事情。

37.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 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我讲话的同时,这些袭击正在继续进行……国决议和经美国国会同意采取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联合国、美 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不间断的和几乎是无休止的外交活动……派有部队的28家已尽了一切应尽的努力来达成和平解决,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 特……成功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在那个新秩序中,可以依赖的联合国可以发挥其维护和平的作用,将联合国创始人的诺言和远见卓识付诸实现。


摘自乔治·布什1991年1月6日的电视讲话


材料2


各位公民,此时美国和联盟部队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以及盟友不会听 任一个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的非法政权摆布。我们现在就要用我们的陆军、空军、海 军、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对付这种威胁,这样将来我们就不必用大批的消防员、警察和医 生在我们的大街上应付这种威胁……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威胁将被消除。我们将度过这 个危险时刻,并继续推进和平。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还将把自由带给其他人。


摘自乔治·W·布什2003年3月19日的电视讲话


指出上述两次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1)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老布什 讲话强调美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联合国可以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布什的讲话则 以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为口实,未经联合国授权,即 宣布出兵伊拉克。(3分)


(2)海湾战争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的经济刚刚开始回升,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联合 国作用突出,美国需要借助联合国,以打赢海湾战争。(2分)


发动对伊战争时,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 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本土安全作为主要战略任务,确立“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所以,美国不顾多数国 家的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3分)


(3)两次讲话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2分)


注:如果从分析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具体原因的角度回答问题,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两次伊拉克战争的分析对比为基础、背景,考查学生对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本题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综合性三个特点。所谓历史性,是指对两次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特点、原因进行历史的比较分析,历史感很强。所谓时代性,是指与


2003年国际头号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紧密结合。所谓综合性,是指综合了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各方面的知识,包括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美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及实质,


“9.11”事件后,小布什推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等等。本题构思精巧,出得十分灵活,但又不偏离考研政治试题的基础性和时代性两大出题原则,可谓是经典性题目。 回答本题,只要了解两次伊拉克战争的不同特点、原因以及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质与具体战略措施,结合本题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自可交出满意的答卷。


选做题Ⅱ: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 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 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 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 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 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 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1)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2)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3)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答案要点】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在这一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


(2)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解析】 本题涉及三门学科,主要是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经济全球 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


题中第1问“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回答时主要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知识点结合材料2的事 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


题中第2问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回答时主要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来说明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题中第3问“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回答时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 发展”这一知识点来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


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的理解和确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 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只要考生知道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就应该推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


2.   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人的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与外部世界是处在不 断的相互作用之中,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和基础就是实践。实践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作 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发生物质和精神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物质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使客观事物改变原有状态,变成新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即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人在改变客观事物中,客观事物也不断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即主体客体化。在精神关系中,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所需要的思维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主体将信息 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点。即是说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使人与世界同时都得到改变,并各自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C。


3. 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 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  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感觉亦即感性认识在认识外界事物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人的感觉在认识外界事物中的作用表现在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改造即信息转换等方 面。主体认识客体先通过感觉器官的作用,把客体以物理、化学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实物形态的 信息转化为能被人的感官接收的关于客体特征的信息;然后再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将其变为适 于主体思维进行操作的编码信息;最后是经过人脑的再加工和再反映形成观点信息。主体在认 识客体信息的过程中,选择机制起着主要作用。而选择首先表现为人以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的选择,然后是主体思维对知觉表象中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重构,形成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对象的某一方面的认识。题干中所给出的科学事实,还是表现了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 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功能。该题从形式上看,由于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似乎有一定难 度。但是只要考生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是“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而不在于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表述”。这样,抓住关键语句和关键语词“感觉”,仅凭经验和直觉就会选出正确选项C。此外,运用排除法也可将A、B、D三个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


4. 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  政治法律制度 B.  生产关系 C.  历史文化传统 D.  伦理道德规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的确认和把握。人类的社会 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社会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政治法、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生产关系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社会物质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前提,只有生产关系才能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使生产力由可能变为现实;生产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总之,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考生选择此题,首先明确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生产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但作为单项选择要求选出最重要的社会条件,这样,将A、C、D项排除, 只能选择B项。


5.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最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  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答案】 D


【解析】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展开。货币的出现,使得整个商品世界分裂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表现为各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代表着价值。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这时,一切商品都必须通过交换,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正确选项是D。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选项B指的是生产商品劳动的内在矛盾,选项C指的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6.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单位: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其中:厂房 机器 小工具流动资本 1000 300 600 100 500 1/20 1/10 1/4 3/4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A.  1.0次 B.  1.2次 C.  1.3次 D.  1.4次


【答案】 B


【解析】 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计算预付资本周转次数(速度)用公式表示是:预付资本一年内的总周转次数=(一年内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内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按照这一公式,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1.2次。因此,应选B。


7. 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A.  级差地租Ⅰ  B.  级差地租Ⅱ


C.  绝对地租  D.  垄断地租


【答案】 B


【解析】 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土地而缴纳的有等级判别的地租,实质上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由于形成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因此,本题应选择B。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C.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D.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答案】 D


【解析】 这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因此,备选项D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不符合题干要求。


9.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  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答案】 B


【解析】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 大经济纲领,到2002年是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提出55周年,所以考了这道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题目。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没收官僚资 本就是消灭三座大山之一,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考点早在1998年辨析题中已考查过。备选项A没收封建阶 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C、D两项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此,备选项A、C、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1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B.  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  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  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答案】 A


【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的格局。自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采取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战略布局,形成了我国有重点、有层次、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20世纪90 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本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A。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  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  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 A


【解析】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题中B、C、D三个选项的内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所必需的,但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题中A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12.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答案】 B


【解析】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是对传统所 有制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传统理论认为,构成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成分只能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但一直把它的发展定位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多种所有制共同实现的,在推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一点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一致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 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坚持 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时又进一步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此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A不是正确选项,CD选项明显是错误的。


13.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增强综合国力


【答案】.C


【解析】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意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制定“十五”计划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现出的特点,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4.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执政为民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个“形势与政策”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所以本题答案是D。A、B、C三项是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答案】 A


【解析】 本题也是一道“形势与政策”题,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原话。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 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同一


E.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关于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和以住曾命制过的有关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选择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中国古代辩证法家的原命题作题干,而以矛盾学说的有关观点作备选项,此题的难度也就在于此。一般考生选择 此题的思路是,选读明白题干中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的意思去选择答案。如果这样回答该题是难以得分的。遇到这种题型,可以先不考虑题干文言文的含义,直接抓住主句“包 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然后将所给出的5个备选项中所有有关辩证法的观点都提升出来,一股脑把它们都选定即可。这样一个思路分析5个备选项,A、B、C、E都是关于矛盾学说亦即辩 证法的观点,只有D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因为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是矛盾解决的一种形式, 而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正确选项是A、B、C、E。如果有的考生没有掌握解决矛盾有多种 形式这一原理,回答此题丢分恐怕要丢在选择D项上。


17. 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  人人创造历史  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答案】 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历史创造者全部含义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因此马克思 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指人人创造历史,也不是说人们可 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而是说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历史 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而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的事业,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所以,正确选项是BCDE。


18.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答案】 ADE


【解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就发挥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A;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D;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变为选项E,也就是说,垄断价格的表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 地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不是正确选项;而成本价格只是生产价格的一部分,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C也不是正确选项。


19. G-W-G’ 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A.  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 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  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 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  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答案】 CE


【解析】 G-W-G′(G+△G)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货币资本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所以,通常把它称作资本总公式,这个公式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在资本流通 中资本家以取得货币增项(△G)为目的,为卖而买。因此,本题中选项C、E为正确选项。题 中A、B选项是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W-G-W的一般特征,不是作为资本的货币的一般特征,因而不是正确选项。题中选项D的表述是错误的,也不是正确选项。


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答案】 ACDE


【解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这也就意味着资本积累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给有绝对增加的趋势,结果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低,从而平均利润率会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既表现为全部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尤其是劳动资料即固定资本的比重增大,从而使资本周转速度减缓,D为正确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CDE。

21. 股票价格


A.  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  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  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答案】 ABCE


【解析】  股票价格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它不是股票的票面额(E是正确选项)。股票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D不是正确选项),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C是正确选项)。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B是正确选项),与银行存款利息率 成反比(A是正确选项)。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BCE是正确选项。


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答案】.ADE


【解析】 这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因此,备选项A、D、E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23.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D.  自我批评的作风


E.  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ABD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 的正确态度。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实际上,这个考点早 在1992年的多项选择题中就已考查过。备选项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和E“艰 苦奋斗的作风”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了保持党的优良传 统,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强调的两大作风,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2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  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  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  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  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  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答案】 BCDE


【解析】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在《论十大 关系》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指出了实行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其主要内容即是本题的B、C、D、E四个选项的内容。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同时指出,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党,本题中选项A不是正确选项。


25.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  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答案】 ABDE


【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 配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关系决定的,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不在于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有些生产要素 如自然生成的土地、股票等本身没有价值,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而在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E为正确选项)。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为保证把所有生产要素都投入到经济生活中去,必须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在利益上给予一定的回报,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了,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的(B为正确选项),因为收入分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要按照市场原 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还在于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决定的。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同时,分配方式又是所有制 的实现。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也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联系的 多种分配方式,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以,A和D也是正确选项,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BD是本题的正确选项。


26.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  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  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  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答案】 ABCDE


【解析】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详细阐述,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本题中的A、B、C、D、E五个选项的内容。这实际上也可以算是一道“形势与政策”题。


27.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A.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BCD


【解析】 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题。题中A、B、C、D四个选项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的内容。题中E选项是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而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


A.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 ABCDE


【解析】 本题是“形势与政策”题。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九部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中的内容。


29.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朝鲜进行访问,双方领导人进行会谈并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宣言》除决定重开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外,其他内容还有


A.  日本政府对过去在朝鲜实施的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在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真诚地就两国经济合作具体内容和规模进行协商


B.  对于1945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双方相互放弃一切财产损失追索权


C.  朝鲜将采取切实措施,以使关系到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悬案问题不在发生


D.  为了一揽子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双方确认遵守一切相关的国际决议,朝鲜表明了将冻结导弹试射的时限继续延长到2003年以后的意向


E.  日、美、朝、韩即将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协商


【答案】 ABCD


【解析】 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题。考查的是2002年9月17日,日朝首脑首次会谈发表的《日朝平壤宣言》的要点。


30.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圣彼得堡召开峰会,签署了重要政治法律文件,其中有


A.  边界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增加信任措施的协定


B.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C.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公约


D.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E.  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


【答案】 BDE


【解析】 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题,考查的是2002年6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签署的三个政治、法律文件。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


31.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 化”。


【答案要点】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 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 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被普遍认为是2003年考研政治理论试卷中,哲学部分命题的重点,一定有题是预料之中的事。其缘由有二:一是江泽民无论是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还是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都特别强调创造先进 文化的重要性;二是2003年的考研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中,将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的“努力创建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新增考点,而命题的规律说明,每年大纲新增 考点必考无疑。因此,在文化方面命题呼声很高,考生当然也要将这一考点作为重点来复习。 一般考生回答该题都能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入手。如果有的考生丢分的话,恐怕会丢在由于辨别该题是正确的,一味强调其正确性,而忽视了它的不完整性和片面性,更不会指出这一观点所犯的错误何在。


32.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要点】 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和实质。回答本题要求重点分析以下三点:


(1) 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资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政策措施;


(2) 指出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目的;


(3) 指出命题中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的实质是错误的;


33.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两个重要内容。从毛泽东思想角度来看,重点考查三大改造的目的和意义,这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和调整的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三大改造的目的和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 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只要抓 住三大改造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改革的内涵和目的,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


34. 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 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 找到一只癞蛤馍。


请用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案要点】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 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 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 项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该题是一道新的类型题,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论述题,也区别于完整的材料题,既有原理论述,又有事实分析,因此考生回答此类型的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该题所要求的标准答案中,其理论部分涉 及到认识论的几个原理,而这几个原理又似乎是不太系统和规范的。尤其是科学思维方法在认 识活动中的作用,又是不太引起注意的,这就更为考生回答此题增加了难度。大部分考生会陷入感觉不难,但又不知从何答起,怎样分析才能全面、才能到位这样一种为难状态。这就使得有些考生由于原理说不完全,分析不够深刻,不够全面而失分。该题的命制,再一次证明全面复习、灵活运用,即在应试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35. 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 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 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 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 法与在一定历史阶段实际采用的现行政策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 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涉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政 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只要根据这一基本精神,并结合毛泽东谈话的基本内容,就能全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 要阐述毛泽东在1944年谈话中所体现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其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论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再次要正确理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如何处理 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最后要正确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36. 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 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7.3 

物价上涨率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根据资料,请回答:


(1)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1)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 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 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 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 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论中“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这一知识点及其结合我 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答题时主要根据材料回答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政策和措施”和“调控目标”这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答题时结合实际,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既是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又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抓住这两点就可以了。

37.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I、II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I:


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 动荡。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 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 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上述材料提出的“单极稳定论”,主张建立由美国“约束和管理”世界的单极格 局。其实质是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一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 政治新秩序。相反,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 规律。


(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张多极化的国家和地区集团力量在增强;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图谋给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冷战思维、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多种因素也会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世界多极 化进程会充满矛盾与斗争。


【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分解开主要有以下三点。揭示出材料中的观点,即“单极稳定论”。 第二点,评析这一观点及实质。注重“评析”这一要求,既要回答问题又要进行评析,指出单极格局是违背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第三点,论述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主要指出两点:一是多极化趋势及其原因;二是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及其原因。


选做题II:


工业国强加给进口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高贸易壁垒,再加上它们对农业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贸易的这种扭曲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摘自世界银行 《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1年世界1/6的人口生产了全部商品和服务的78%并获得78%的世界收入--平均每天70美 元。而世界人口有3/5生活在61个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获得总收入的6%--每天不到2美元。但是,他们的贫困不限于收入方面……世界各国能否一起努力来减少极端贫困人口,这是21世纪的根本挑战。


摘自世界银行 《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


当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迁移和贫困时,其结局无可避免地是冲突和不稳定,这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


摘自英国《观察家报》,2000年7月16日


请回答:


(1)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2)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3)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答案要点】.


(1)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是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的一种反映。由于发达 国家竭力维护历史上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附于发达国家,遭受其 剥削和控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受到极大的伤害。


(2)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霸权主义是建立在南北力量严重失衡的基础上的。经济上的落后与 贫困是引起冲突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3)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南北矛盾中,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发达国家在解决南北问题中负有主要责任,应切实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解析】 本题是一道完整的材料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关于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发展趋势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原理。这是一道典型的学科交叉的综合类型题,本应有难度,但由于该题所运用的理论,无论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是最基本的、最熟知的。所以,考生回答该题只要原理清楚,抓住题中所给定的材料中与原理直接相关的关 键词语进行分析说明,得高分是不难的。本题考查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根据材料要求回答三个问题。第一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工业国(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关系(经济关系)的实质及原因。第二问主要是要求强调在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促进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基础,是保障。揭示出发展问题亦即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三问要求运用所给的原理分析问题。核心在于指出在南北矛盾中,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正确解决南北问题,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